主持人(以下簡稱「問」):近日德國總理梅克爾政治生涯遇到很大的挫折,整合各個政黨的過程不順,無法促使德國各個政黨的合作、穩定她的執政地位,許多人也因此擔心這會帶給整個歐盟、甚至全球莫大衝擊。
請劉屏分析,她最近究竟遇到什麼困難?
組聯合政府有困難
劉屏:簡而言之,梅克爾無法號召足夠的力量組成一個聯合政府,因為在德國剛剛舉行過的選舉,梅克爾領導的執政黨聯盟(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只獲得246席,但德國國會一共是709席,過半數是355席,兩者差距還有100多席,沒有達到個別組閣的門檻。
另外,得票率也大幅下滑8%,代表梅克爾的一些觀念,以及推動的政策已經不太受到德國人歡迎。
梅克爾現在必須找別的政黨聯合組成政府,意即國會席次過半數,她找自由民主黨,結果對方不願意接受;願意和梅克爾組成聯合政府的政黨,梅克爾又考慮到政黨觀點太過極端而不願意,所以籌組執政聯盟遲遲未能成功。
按照德國憲法,這個時候就必須靠總統出面了,一個選擇是調解各方歧議,進而促成聯合政府;另一選擇是經總統同意,解散現有國會,重新舉行選舉。但是2個月前才剛舉行過選舉,現在重選會不會有不同結果?選民能否自覺現在必須集中選票,或者台灣所說的「棄保效應」?這都不知道。
所以,德國總統目前還是傾向於各個政黨退一步,有些折衷、妥協,組成聯合政府。
小黨理念遭消融
問:必須了解德國的政治版圖之後,才能明白梅克爾為什麼在全世界得到這麼高的人望,卻在自己的國家如此受挫。其實,梅克爾的岌岌可危也不是無跡可尋,自從她的難民政策飽受以來,到後來連梅克爾的自己家鄉票都不保。
梅克爾主政12年,應該是得到相當的民意支持,現在籌組執政聯盟受挫,究竟是民間不支持她,還是各個政黨領袖在杯葛她?
劉屏:倒不是各個政黨領袖對梅克爾有什麼意見,或者黨派觀點有出入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合作的經驗不一定愉快,譬如有的政黨曾與執政黨合作,但它小、執政黨大,所以基本上還是執政黨說了算數,小黨的理念、政策就不知不覺被邊緣化了,這當然不是小黨當初合作的目的。
同時也讓其他政黨考慮到,如果再次合作,是否又會再次嚐到這樣的苦果?
收納難民 選票出走
另外,德國這幾年在收容難民這件事情上,內部出現比較多反覆。德國是歐洲接納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經濟實力是歐洲最好的,目前也比較需要中下層勞力,因此德國對於接受難民是比較開放的態度。
但是,接受難民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如對難民身分來歷不了解,尤其是宗教信仰,可能是極端份子,其他國家也有過不愉快的經驗,讓德國人民認為,「我們出自好心接納你們,結果可能是帶給自己災難。」再者,德國人也有靠粗活維生的,會認為難民搶了他們的飯碗。
雖然這些事情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之中不一定會浮上檯面,但等到選舉的時候,大多數選民考慮的是自身利益、切膚之痛,投票結果就會和平常看似和諧的表象有所出入。
此外,政治如同買賣,有時候會想要換換口味,換個政黨上來,讓它的理念也能夠成為德國社會的主流意見。以上諸多原因,造成梅克爾的得票率從41%,掉到這次的33%了。
歐洲「男兒當自強」
問:今天主題主要是要討論為什麼梅克爾倒台,會使得整個歐盟都受到影響?剛剛提到梅克爾其實是整個歐盟的龍頭老大,呼風喚雨、掌理全局,其實整個歐盟是繫在梅克爾一個人身上。
但現在梅克爾連自身都難保,歐盟包括債權國的政局不穩、歐元對美元創下新低,歐盟對全球政治經濟也是一定的影響,外界很擔心梅克爾的狀況會影響整個歐盟與世界,您怎麼看?
劉屏:現在英國要脫歐,法國在歐盟的影響力也遠不如德國,美國現在和歐洲的觀點也漸行漸遠,美國總統川普甚至懷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存在的意義,這代表歐洲更得「男兒當自強」了。
歐盟內部的問題也錯綜複雜,有很多歷史因素、種族因素,相較之下,德國大體上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民主政治有一個最嚴重的隱憂,就是所謂的「民粹化」,一點點的聲音都可以透過網路社交媒體無限擴大,造成施政者經常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其他國家如此,梅克爾也不例外。
極右派多有斬獲
譬如德國另類選擇黨就是一個比較「民粹」的路線,這次選舉它一口氣得了92席次,變成德國國會的第3大黨,而且在德國的10個邦裡都有席次。這些人所代表的聲音,就把那些傳統較溫和的選票抓過來了,讓梅克爾所領導的執政聯盟席次減少。
偏偏梅克爾也不可能和另類選擇黨達成合作,造成選票/席次進一步的分散,即使成為多數黨,也離過半數還有段距離,這是她目前面臨的極大困難。
主持人:現在因為難民、移民政策,不只是德國自己遇到另類選擇黨的衝擊、威脅,在匈牙利的「更好匈牙利運動」、法國的「國家陣線」、奧地利的「自由黨」、芬蘭的「真正芬蘭人黨」、瑞典的「白人至上主義運動」等,都是極右派政黨,也多有斬獲。
如今德國民眾對於關起國家大門、拒絕移民這件事已經是同仇敵愾了,就算是在歐盟,梅克爾的態度也會變得比較弱勢,歐盟究竟會不會因為梅克爾的失勢而倒台,這方面值得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