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制止「男精大屠殺」?(20171119 新科學人)

邱慕天 2017/11/19 18:14 點閱 11270 次

《新科學人》 New Scientist
誰來制止「男精大屠殺」? It's a Man Thing

P.D 詹姆斯的小說《人子》,描繪於2021年時,人類生育能力斷絕25年仍然無解,而陷入滅種危機的緊張狀態。今年7月以色列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則呼應了這個超現實的可能:過去40年,先進國家男子的精子濃度已經滑落了40%,而且每年還以1.6%的速率繼續降低。專家指出,這些社會本身就趨向晚婚晚生,因此將形成雙重打擊。

生活習慣和飲食

針對東北歐國家以及德國的研究也發現,該地區10%到15%的男性精子已經低到必須接受治療才能生育,另外20%到25%則可能要「很用力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當爸爸。《新科學人》指出,目前欠缺的是找出「殺精」真正兇手的研究,但需要遠超過40年才能觀測到影響的基因變異可以先排除,因此問題不外就是出在這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了。

生活習慣的影響,可能自於男孩子的母親。有4個研究分別表明,抽菸量大的孕婦,其子成年後的精子數量比一般人少4成。2015到2016年之間,英國孕婦約有10.6% 在生產時還抽菸,此外一些區域抽菸率還可高到25%。這類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還有大多現代孕婦懷孕時會使用的「止痛藥」,正在被證實時男性胎兒的睾丸發育不全綜合症(TDS)的元凶,拖垮他們成年時期的生育力。

「高齡產父」

但《新科學人》表示,儘管男孩的精子量和健全程度的「上限」是在母體內就決定的,後天還是有很多狀況可以影響其「下限」。一個指標就是年齡。男性精子品質在35歲是一個下降的分界點。到40歲時則精子銀行已不接受捐贈。如果爸爸比你大45歲以上,則你患有自閉症風險會高3.5倍、自殺或有藥物濫用風險高2.5倍、躁鬱症風險高25倍。

整體而言,由於睪丸的同一批幹細胞一生中會不斷分裂、產生精子。40歲的男人睪丸幹細胞大約分裂了800次,而每次分裂都會有突變的可能,也成為不孕或遺傳異常的源頭。相較於男性,女性的年齡當然對「好孕」的影響還是決定性的,然而女性還有體外受精、荷爾蒙治療、外科手術等方法可以幫助,男性不孕症則現時依然「無解」。

──「無解」的原因在於我們所知太少,以致無從著手。「所知太少」則來自於經費不足、相關的大型研究30年來百廢待舉。「經費不足」又來自於大眾漠不關心、問題未被正視。《新科學人》指出,唯有等到男人明確地意識到精子消失的嚴重性,相關的研究才會顯得迫切並得到突破。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3631522-900-fertile-territory-for-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