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酸事件與情感教育

林意玲 2017/10/25 20:52 點閱 3129 次

記者楊蕓說:「記得上週五一起床,臉書全被台大校園潑酸事件洗版,一方面看了心情很難過,一方面也一直在想著教育線可以怎麼延伸。之後慢慢有許多評論,包括立委、教授、甚至柯p,都說台灣應該要加強情感教育。
可是,什麼是情感教育?只是課本裡寫的「談戀愛要理性」、「要懂得尊重他人」嗎?雖然評論都認為情感教育不限於校園,家庭、社會氛圍更重要,但情感教育真正的內涵,卻找不到具體的定義,或是建議師長能怎麼做。

後來採訪了同志諮詢熱線彭治鏐、苗博雅和心理系教授錢玉芬,慢慢去追問他們認為的情感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其中,苗博雅提到學習「與情緒共處」;錢玉芬教授說,應該包括「分辨情緒、安頓情緒、正確健康的表達情緒、辨別別人的情緒」,似乎稍微勾勒出具體一點的答案。

原來報導社會事件不一定要那麼嗜血,造成當事人二度傷害,要學習從宏觀一點的角度探討,及抓住事情的關鍵,希望之後不要等看到別人的評論才知道能往哪個方向做,不然就太慢了。」

的確,事件發生當天是醒報休假日,之後一上班我們就思考著,在鋪天蓋地的事件追蹤下,我們該從哪個角度報導。總之,不看個案乃看通案、不追個體而觀整體,今天的報紙六版,記者楊蕓終於寫出來了,角度是情感教育、同志戀情與社會觀感。希望此文在社會冷靜之後,提供一份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