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的對峙氣氛越來越濃厚,對於個人行為的空間也自然會有所限縮。陸籍配偶亞亞遭到取消居留,限期離境。亞亞從原本的抗拒,到後來主動離開,可想而知,主因也是因為自己的三個孩子。畢竟未來如果要入境,還是需要移民署通過審核,一旦鬧翻了,留下更多不良紀錄,恐怕連申請團聚都困難重重。
罪不及孩子
亞亞事件當然有很多面向,或許有人會說,亞亞應該要力爭言論自由到底,不惜抗爭到最後一刻。但是當機場離境的那一刻,看到亞亞的三個孩子跟母親相擁,甚至小女兒還追著去抱媽媽,希望大家都能用更人性的角度來看到這起事件。
有些人酸言酸語地諷刺亞亞,說中國這麼好,就把三個孩子帶回去吧!這些話傷害的到底是亞亞,還是她的三個孩子。「罪不及妻孥」這樣的原則,難道不應該是這起事件中,應該被各方重視的嗎?
亞亞來台灣十幾年了,她有自己的政治信仰,她在抖音上面的言論,被台灣的官方認定失當,被要求出境。但是她的孩子從小到大就是在台灣土生土長,就算母親覺得兩岸哪邊好,難道就不該考慮孩子的想法嗎?就因為母親的政治言論,孩子就應該被送回對岸去嗎?
這樣輕輕鬆鬆一句話,有想過對於他們那三個孩子是多大的衝擊嗎?他們是否會因為周遭環境的敵意感到恐懼?一旦回到中國那是生活的天翻地覆,如果我們當著三個孩子的面,我們忍心怒罵要他們回中國嗎?可惜網路限制了我們的同理心。
執法要更細膩
亞亞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移民署這次的大動作取消居留當然依法有據。但是在長遠的過去,相信亞亞從來都不是第一個發出這樣言論的外國人,亞亞甚至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類似發言。不管是移民署或是更高層的行政院,是否有任何類似的示警呢?
一個家庭在台灣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重要存在,就算母親本身有不當的政治言論,難道一次就要取消居留?對其家庭的衝擊是否有被考慮?比例原則的問題是否應該更細膩地思考?
抗爭不該帶孩子
同樣地,亞亞帶著三個孩子去行政院抗爭,是否有想到孩子有被曝光的危險?在孩子的教育階段,會不會因為過度的曝光政治態度,讓孩子跟同儕的相處出現問題?母親的政治態度是否需要把小孩推上螢幕來發言背書?其實亞亞在做出武統言論時,是否應該更多地為自己的家庭思考?如果母親真的如此重要,是否要如此甘冒大不諱,甚至可能賠上家庭無法團結的後果?
防止後續擴大
台灣有四十萬陸配,在這起事件中,相信一定讓他們人人自危。如果政府對於國安有了更深刻的需求,那是否可以提供更加明確的準則,同時也透過移民署管道提醒這些陸配,哪些行為會影響到未來的身分居留?
因為陸配並不一定都有高教育水平,會天天收看各種新聞訊息,更可能欠缺獨立判斷能力,容易人云亦云。抖音或是其他平台,本來就不需要甚麼門檻就能夠發言,既然已經容易被濫用,更應該積極提醒陸配以免觸法。這不只是為了他們個人的權益,也因為他們也是各自家庭的重要成員,一旦有失,對家庭都是衝擊,對社會安定也會有影響。
保有心中的人性
在現在的時代中,要發表客觀中立的言論已經越發困難。因為立場對立嚴重,加上國際美中激烈對抗,主戰聲響徹雲霄。但是在這些國家安全之外,我們到底還能保有多少人性空間?取決我們每一個人內在的善良跟堅持,或許在戰爭下還要談人性是一種奢望。但是希望醒報的每位閱讀者,都能一起來保有那心中角落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