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毒品藥物侵入校園情形日益嚴重,「輔導志工」如何發揮「及時拉一把」的功能也越來越重要。桃園市志工張雅玲25日受訪時說,取得個案信任就像「歷經國父十次革命」,屢敗屢戰,最終利用桌遊、塔羅牌等遊戲才成功取得個案信任。不過張雅玲也指出,年紀稍長的孩子因為已經有些社會歷練,其中男性又較女性更難敞開心房,因此需要花費更多心思關懷。
取得信任如革命
屏東縣心理師張育德分享輔導經驗說,透過安排戶外探索體驗活動,增進受輔學生對自我的理解、凝聚團隊向心力,也促使學生離開原本的生活環境,減少接觸毒品的機會。張育德認為,關鍵角色在於「教官」,時常給予電話關懷,甚至陪同受輔學生出庭、到輔育院探視等,展現真心想要與受輔學生同在的態度,一點一滴累積深厚情感。
張雅玲也分享輔導女高職生的歷程表示,該女學生在當「傳播妹」時誤觸毒品,起初志工介入時遭極度排斥,直到利用塔羅牌創造共同話題,才漸漸打開她的心房。張雅玲陪著個案經歷吸毒、懷孕到自殺的歷程,直到個案告訴志工說,「我會開始重新生活,減少服用安眠藥的習慣,脫離毒品的控制。」看到個案願意展開新人生,不禁流下欣慰的淚水。
「取得個案信任就像歷經國父十次革命。」張雅玲感嘆說,個案往往對人生感到渺茫,但其實他們也很好奇自己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因此她透過桌遊、塔羅牌、心理測驗等與個案創造共同話題,甚至學習年輕人的語言,與他們溝通,「有時我也會講些粗俗的語言,拉近與個案的距離。」
年紀越長、男性防備心重
張雅玲輔導過各個年齡層的吸毒個案,分析指出,通常年紀小的個案較沒有防備心,面談一、兩次就能得到信任,然而,年紀稍長的孩子因為已經有些社會歷練,且男性又較女性更難敞開心房,「他們常認為輔導志工跟老師一樣,只會向他們興師問罪,因此要建立家人般的情感,要花更多的心思。」
「『柔性勸導、用愛觸動心靈』比恐嚇戒毒更有效。」但要如何知曉孩子是否涉毒,常讓家長感到頭痛,對此張雅玲建議,若家長懷疑孩子涉毒,可先連絡各縣市學生生活輔導會的志工和教官,協助各校掌握特定人員、高關懷或常不到校的學生,以保障學生隱私為前提,再給予尿篩檢測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