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這一天! 讓政治人物學會負責(彭蕙仙)

彭蕙仙 2017/09/22 18:37 點閱 796 次
行政院長賴清德與總統蔡英文(photo by台灣醒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與總統蔡英文(photo by台灣醒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一上任就有不少人開始討論,是否2020總統大選已不可能出現「英德大戰」(蔡英文vs.賴清德)了?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世大運後民調鵲起,人氣睥睨政壇,大家也紛紛在討論他是否有意挑戰大位,直接問鼎2020?似乎對柯P在台北市長任內做的如何,並不怎麼在意。

天天在「大風吹」

台灣每4年選一次總統和立委,但幾乎一選完,輿論就開始關切下一任總統會有誰出線;而中間穿插的地方選舉更往往被視為是執政者的「期中選舉」,「哪個位子會有哪個人」?天天大風吹。

整個台灣就一直浸泡在這種躁動的氣氛裡。政治人物好像總是處在「剛選完」和「準備選舉」的狀態中,彷彿才剛掃完街,怎麼馬上又展開了新一輪的競選活動;而民眾則是在「狂熱」與「厭惡」、「期望 」與「失望」中反覆,剛把一個人推上政治舞台,卻很快就對他感到厭煩,期待新的選舉趕快來到,好把這個人給換掉….

不在乎「此時此刻」

台灣是個不在乎「此時此刻」的地方,人們總是活在「過去真糟糕」和「明天會更好」這2種感受中。因此,花很多時間和力氣討論以前的執政者做的多差勁,以及未來可能執政的人會帶給大家多美好的生活;美夢,總是在遠方。政治人物才剛當選,馬上就有人問他要不要連任、有沒有更上一層樓的計畫,彷彿他現在要就任的工作一點都不重要。

所以台灣的民主政治其實只做了半套,而這也是台灣政治最魔幻的地方:人們投了票、選了人,然後大家就一起跑到下一站去了。人們關心這位政治人物的未來計畫,更甚於當下、眼前的生活。

期待英雄改變世界

也因為這樣的特質,政治人物選前說的是「All you can eat」,各式各樣的牛肉政見令選民食指大動;選完後卻往往發現,政治其實是All can eat you這麼一回事,但是投票的人總是學不乖,一次又一次,原諒甚至遺忘那些選舉語言、期待英雄改變世界;因為你衣帶漸寬終不悔,所以他才能夠再三的食髓知味。

關鍵在於台灣人有一種集體的逃避心態,逃避今天、逃避現實。而且令人好奇的是,台灣人似乎只有在面對政治和選舉時,才會顯露出這種「務虛」的特質,可以忍受政治人物不誠實、開空頭支票,寄希望於不可確定的未來。在其他方面則是相當的務實。

對政治人物的健忘與縱容,是台灣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質,最後養成了選民與政客浸泡在「相忘於江湖」這種不切實際的狀態裡;每一次投票都不過下一次投票的前奏曲,因此,台灣民主政治的主弦律,其實遲遲並未真正出場。

健忘縱容要不得

其實,可能是因為台灣人還是把政治想得太崇高偉大、把政治人物捧得太高高在上,並不真切理解民主是人民為主的真諦。

我們真的很珍惜手上的這一票、真的想要透過手上的這一票,徹底改變台灣的命運嗎?或許未必、或許不敢。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貝婁的小說《抓住這一天》(Seize the day),是對台灣人最好的提醒:面對今天,才能教選民與政治人物都學會負責;因為到未來的路,乃是由今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