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內燃機我難起步 專家:政府太保護

蔡旻豪 2017/09/17 18:48 點閱 15187 次
廢止傳統汽柴油引擎我國進度落後(示意圖)。(photo by Stivabc on pixabay)
廢止傳統汽柴油引擎我國進度落後(示意圖)。(photo by Stivabc on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蔡旻豪台北報導】正當德、荷、英等國排定停產汽柴油引擎時間表時,台灣卻紋風不動。台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副教授蔡國隆分析原因指出,是台灣官僚體系,使得產業技術先進卻一直無法有效落實;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分析,是政府政策偏差,過度保護裕隆老牌企業,導致電動車品牌等難以出頭,他認為,我國亟需制訂停產汽柴油車落日條款;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則認為,關鍵是電動車牌照稅須修改,使消費者購車不因昂貴稅金而卻步。

本報13日曾刊登《廢汽柴油引擎成風潮政府按兵不動?》內容表示,2016年6月,德國最早發佈自2030年將禁止出售傳統內燃機汽車,8月,荷蘭醞釀提早於2025年全面禁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汽車,今年6月,印度宣稱從2030年要禁售燃油車輛,7月,英國決定提高環境污染稅並承諾2040年之前禁止生產新的柴油、汽油汽車。然後,法國也下定決心在2022年終止燃煤發電,並自2040年停售柴油和汽油車型,可惜至今還聽不到中央相關主管單位提出因應之道,或者任何研討議題的報導。

國外領先關鍵

針對德國最早於2016年6月發佈自2030年將禁止出售傳統內燃機汽車,隨後荷蘭、印度、英國、法國也隨後跟進這波新能源風潮。蔡國隆表示,以世界分工來講,產業是一回事,歐洲企業變遷又是另一回事。他舉例,德國和日本技術領先他國20年,此時暫緩下來進可攻、退可守,因應新能源時代來臨時,又能與世界接合,才能站上能源車輛技術主導地位。

國內起步困難

關於台灣產業遲遲無法跟上世界大國原因,蔡國隆指出,主因在於台灣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無法像中國或美國般,大規模扶持企業增加競爭力。台灣產業體系不強健原因也可歸納為大部分資源無法起作用。他舉納智捷為例,因為電動車市場主要在中國的緣故,台企業在汽車電池上需向國外進口電池,國產也都是小規模的製造廠,無法像美國直接蓋大規模電池製造廠。

民進黨立委葉宜津點出,電動車遲遲無法立法推動,一部分也是利益團體使然。「政府和廠商都沒有決心做好電動車能源市場。」蔡國隆批評說,台灣在智慧能源研究上算先進國家,在執行面卻遲遲無法落實,主要是許多官員為政績前途鋪路,看到國外成效不錯,想借鏡經驗,但卻不考慮技術研發需10到20年的累積,往往因「揠苗助長」情況下,急於「炒短線」,導致KPI(關鍵績效指標)、技術不純熟。

葉匡時強調,電動車相關稅制必須完全的修改,需配合經濟部、財政部、環保署跨部會的討論,才能使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因混亂的稅制疑慮問題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