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許多大學生都遇過考托福等檢定達一定英文成績後,學校才准予畢業,但這項規定卻從來沒法源!政大語言學研究所教授何萬順6日在公聽會上表示,「大學規定英文達標才能畢業,是把考核學生的權利交給校外業者,已違反大學自治原則。」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指出,「癥結點在教育部要求學校國際化,卻無明確規範國際化範疇,除應明確規範外,英文達標始得畢業其實沒有明文規定,有待廣泛討論。」
大專院校畢業的門檻中,除了本科專業學科須及格外,還包括學校規定英語成績得考托福、雅思等英文檢定系統,拿著成績單滿足學校要求的分數後始能畢業。但其實真相是教育部並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英文達標學校才能頒發畢業證書,學者對此抱持合法性與圖利特定廠商的質疑。
報考英文檢定惹議
「台灣9成以上的大專院校規定學生必須到校外檢測,保守以100萬名學生估算,考試報名費用每人1500元,就是15億元的保證客戶,引人聯想圖利。」何萬順6日在「大學法修法」公聽會上表示,如果教育部規定學校不能強迫學生一定要繳交膳食費才能註冊,這筆在學雜費之外,繳給校外業者的英文報費,難道不受教育部監督?
何萬順說,規定英文達標才能畢業,除了讓校外廠商賺錢外,也把考核學生的權利交給校外業者,在法律上違反大學自治原則,也違反學理迷信考試,學校根本難以自圓其說為何唯獨英文才需要考,而其他學科不需要,教育部已經函請學校「衡酌其妥適性」、「英語教學輔導措施有效結合」,代表這項規定「並不完全妥適」,且輔導措施也無法落實。
語文才能深入國際
北科副校長余政杰則認為,台灣要走向國際,不能不去看國際之間學生的競爭力,要深入國際必要的就是語文能力,不該只窄化在台灣,因此北科大不僅推動英文為畢業門檻,甚至包括其他語文門檻。他認為,「外國語文的畢業門檻有其必要性。」
「癥結在教育部給予學校補助款項目中,要求學校須符合『國際化』,卻沒有明確地規範國際化的範圍,導致各大學為了爭取經費而『各自解讀』國際化指標。」曾任淡江大學學務長的柯志恩受訪時指出,英文考試成績成為了現在的主流指標,「我們都肯定國際化很重要,但是標準在哪裡?教育部應更明確規範,而不是籠統地規定。」
不予畢業需討論
柯志恩認為,國際化的範圍能否拓展到師生國外交流等彈性項目上?答案很肯定,但教育部只要一天不明確規範範圍,各大學便只會侷限在英文成績門檻,因為這是最容易達成的項目,但只要規範一定的彈性範圍,相信學校就能打破英文成績畢業的門檻,甚至可以開放法文、德文、日文、柬埔寨文等外語的自主空間,「但沒有一條法律規定學校可因外語能力不足就不讓學生畢業,這需要更多元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