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盼課審發言權 實現教學目標

楊蕓 2017/09/06 22:48 點閱 17278 次
圖說:為了迎接新課綱,海山高中國文老師張玲瑜自己設計「圖解文學史」,讓學生多元學習。(photo by海山高中張玲瑜老師提供)
圖說:為了迎接新課綱,海山高中國文老師張玲瑜自己設計「圖解文學史」,讓學生多元學習。(photo by海山高中張玲瑜老師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教改論壇6日召開記者會痛批課審會黑箱審查,對於教學內容即將大變革,國文老師也有話要說。海山高中國文教師張玲瑜拿出自己設計的「圖解文學史」表示,為了迎接新課綱,老師們都非常努力準備;前中山女高教師譚家化反對調降比例,認為文言文必須靠老師解說,但台灣文學可以用課外補充補強;前中山女高、北一女教師段心儀則相信孩子有能力學好文言文,「不要再用以前的標準來比。」

張玲瑜指出,現行國文課綱的必修是24學分,由課發會研修小組討論的版本是20加4學分,雖總學分數不變,但其中4學分是「必選」學分,也就是在必修課之外,讓教師有彈性空間,自行規劃課程。張玲瑜說,為了迎接新課綱的到來,老師們都非常努力準備,如何利用4學分,讓學生多元學習。

錯誤課綱 雙重損失

她舉出海山高中規劃的選修課內容說,教學主題包括台灣文學、小說、戲劇、閱讀與寫作等,都是白話文,「若未來必修課的文言文比例降至30%,再加上4學分選修課程,到時白話文的總比例將衝破70%,這樣的比例真的合理嗎?」

對於外界認為文言文比例高會影響白話文學習,張玲瑜補充,國文課本目前一冊有13課,新課綱則是一冊11課,因此即使文言文比例不變,篇數也已減少了。若將課發會原定的文言文比例45%到55%降至課審會的30%,她擔憂,比例降低加上選文不當,對學生將是雙重損失。

籲正視教師聲音

前中山女高國文老師譚家化補充說,維持文言文比例不會影響白話文學習。台灣文學的文章,還是可以透過課外補充來補強,但文言文必需靠老師解說背景、國學脈絡,才能真正了解含意。譚家化強調,學生有權傳承這些文化資產,「我們該給的就要給」。

「可以觀察這幾年的教師研習課程,只要是有關如何開設選修課,一定場場爆滿。」張玲瑜說,課綱只要有小改變,老師都要花許多時間重新規劃、設計課程,造成額外負擔。因此她呼籲不要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教育是長期的累積,老師也要與時俱進和學生一同學習。」呼籲教育部給教師更多發言空間,才能真正讓教學現場和教學理想走得更近。

分版教學盼挽回元氣

對於許多人都說現在學生程度差,學文言文讓學生壓力更大,前中山女高、北一女教師段心儀則表示,「不能再用以前的標準比較」,她認為10日的課審會一定是將文言文比例降為30%或全部刪除,她語帶沉痛的說「那不然就分A、B版本,再讓文言文展現一點元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