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升級是空話? 鄭麗君:將修文資法

譚有勝 2017/09/03 15:38 點閱 17174 次
台灣跨部會、中介組織與地方政府3日共同參與「文化治理與基本法焦點論壇」。(photo by譚有勝/台灣醒報)
台灣跨部會、中介組織與地方政府3日共同參與「文化治理與基本法焦點論壇」。(photo by譚有勝/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中央政府對文化資產「差別待遇」,讓「文化升級」淪為「空口講白話」!桃園市長鄭文燦說,中央做文資普查「慢半拍」;基隆市林右昌也指出,非六都縣市長沒預算發展地方文化。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則表示,文資不是中央做,地方政府應主動編列預算。全國文化會議裡,中央與地方上演「羅生門」,地方文化推行恐受阻。

文化政策的窘境

為了讓全民能夠參與文化政策的落實,文化部3日舉辦「文化治理與基本法焦點論壇」。文化部表示,文化在中介組織、跨部會與城市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故特別在2至3日的全國文化會議裡邀請每一位公民和地方團體參與討論文化政策重要議題,並從法制面尋找可行的協力治理方案。

台灣公民自90年以來積極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凸顯台灣的土地與歷史急切需要一個完整的文化政策。但由於文化業者無法突破中小型產業規模,地方文資不受重視,加上地方政府「有夢想,沒金錢」的窘境,讓台灣的「文化興國」淪為「天方夜譚」。

地方政府有心無力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30年以來,桃園沒有一座國家級文化設施。為了縮小文教城鄉落差,他已對客家和閩南民宅做文化使用,將之用作樂齡學堂與公共活動參場域。但他強調,文化部在保存文資場域時相當被動,許多文資保存都是由民眾通報,而不是政府做文資普查。

基隆市長林右昌也指出,台灣的文化政策陷入了一個僵局,「文化資產是消費還是公共服務?」非六都的縣市長在推動文資保存,時常「有心無力」。他指出,當他未上任以前,基隆市已負債100億,在修築「劉銘傳隧道」就花了3億,而市政府需要扛下22%的花費,這種財政壓力反映了中央都市規劃財政等級劃分不均等。

文化治理應由上而下

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回應表示,現有的文資法過於狹隘,其實,文化資產保存需要的是「體系」而不是「法規」。她強調,各部會不應等文資的指定,而是應該主動編列各文資的預算,並且聯繫民間團體,由下而上主動保留「台灣的文資寶貝」。

她表示,文資法已在重修,並且將加入公民參與的規定,將文資審議的進度放上網路供民監督,唯有透過公開透明的文化資產程序,文化治理才能貫徹「由下而上」。

「台灣有文化政策,但最大的問題是本國的文化市場沒有納入政策考量。」鄭麗君強調,台灣需要的是翻轉文化,「政府不是治理文化,文化的主體應由下而上做起」,政府的責任在提供公共的領域,讓文化能夠在肥沃的土地裡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