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告急? 5成8民眾不滿意

鄭羿菲 2017/09/03 15:07 點閱 18097 次
民調中有高達58.6%的民眾不滿意國中小學的品格教育學習,且在情緒管理上的分數也多不及格。(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民調中有高達58.6%的民眾不滿意國中小學的品格教育學習,且在情緒管理上的分數也多不及格。(photo by 鄭羿菲/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國中小學的學習課程中,有高達58.6%的家長不滿意品格培育。前北市教育局長郭生玉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教育現場太多強調『知識』,太少強調『品格』,老師、家長應以身作則。」但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長吳毓瑩認為,是民眾期待品格教育太高之故,孩子畢竟只有13歲,並非成熟的大人,偶爾仍會情緒失控。

最不滿意品格培育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3日在「學習品質滿意度調查」民調記者會上公佈,在國中小學習較不滿意的複選項目上,有58.6%民眾不滿意品格培育、人際互動有34%不滿意、體能鍛鍊則有23.6%不滿意、藝文素養有22.6%不滿意、知識獲得則有16%不滿意,基金會認為,民眾最不滿意的學生學習是德育上的養成,期望再加強。

在品格培育上,基金會再細究學生的能力,其中國中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僅拿2.54分不及格(滿分5分)吊車尾;國小生的「不亂發脾氣」也只有2.74分墊底,情緒管理成為國中小學生告急的項目。

品格需身體力行

「品格教育應注重身體力行,而不是只教導品格知識。」郭生玉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學校對品格教育並非不重視,但太過強調「認知」。從公共場所中觀察孩子們的言行,會發現有些孩子依舊非常大聲地講話,但課程上都有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的內容,可見孩子都知道,但卻做不出來,為什麼?

郭生玉認為,民眾認為需要加強品格教育,除了學校教師教導品格知識且身體力行外,另一個需要努力的則是家長與社會民眾的以身作則。

確定主題再自由教學

「教育部應檢討拿掉『9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課程是否適當。」前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說,在12年國教下,品格教育沒有一定的結構,老師想怎麼教就怎麼教,只用平常的「生活指導」形式太過鬆散了。他建議,第一線的教學老師應該討論「學校」要教育孩子哪些道德教育的主題,有結構後再交由每一位老師自主教學,並善用「學校本位課程彈性教學時數」的20%強化教導,「唯有教學課程化,才可能讓學生行為習慣化。」

此次民調是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在20~22日收集1070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