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廢核難 江宜樺:深層地熱可補電

鄭羿菲 2017/08/17 18:30 點閱 20572 次
核四廠接手核一廠到核三廠的退役發電量後,待2030年深層地熱鑽探技術成熟後我國可引進,逐步取代核能發電。圖為核四廠。(photo by 台電提供)
核四廠接手核一廠到核三廠的退役發電量後,待2030年深層地熱鑽探技術成熟後我國可引進,逐步取代核能發電。圖為核四廠。(photo by 台電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核電怎麼減才合理?前行政院長江宜樺16日在臉書上PO文,「逐步減核到2055年就可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也讓再生能源有足夠時間成長。」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解開謎題說,「美國預估2030年『深層』地熱鑽探技術(地下3000公尺)將成熟,屆時台灣可引進成為穩定能源。」

815大停電事件,讓社會關注台灣能源議題,行政院長林全數度強調:「用長期的重啟核電政策,來處理『跳電』幾小時的短期問題,在邏輯上不通。」但蔡政府推動2025非核家園,備轉容量長期偏低的現象實在讓民眾緊張。

深層地熱接軌

「815讓人民生活秩序大亂,這是蔡政府民粹凌駕專業的結果。」江宜樺16日在臉書上批評,馬總統的能源政策是確保電力穩定、逐步減核,在核四運轉下,最晚可在2055年以前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這樣才有足夠的時間讓再生能源成長。他指出,核電原本佔全國電力18%,目前已驟降至12%以下,但再生能源的成長卻極為有限,幾乎不可能保證不出現停電意外。

人在海外的江宜樺特別請杜紫軍於17日召開「能源政策錯誤,全民停電受苦」記者會,被民眾問及江前院長如何確保2055廢核能源無縫接軌時,他緩緩地道出謎底:「超過地下3000公尺的『深層』地熱鑽探發電。」

最晚2055年可廢核

一時間讓大家都好奇地熱發電是什麼,其實台灣宜蘭在1981~1993年也曾有清水地熱發電廠運轉,但礙於技術因素僅侷限在「淺層」地熱發電。國際能源總署曾指出,施工方法的改進與鑽探技術發展,會讓鑽井成本大幅降低,大規模利用地熱資源將會成為經濟上可行的方案。

杜紫軍解釋,原本長期的能源政策規劃是在核一廠至核三廠陸續役滿退役後,由核四接手發電量空缺,「核四的40年運轉期間內,能進一步發展儲能商業化,且美國估計深層地熱鑽探技術將在2025~2030年成熟,台灣在2030年後能陸續引進,讓深層地熱發電逐步取代核能發電,」但無論是科學技術、商業化等促成的能源轉型,都需要時間才可無縫接軌,最晚廢核的時間必不超過2055年。

穩定能源沒有萬一

「電廠或電塔發生天災人禍在全世界都會發生,這是在規劃能源政策時就必須考慮的,因此才有備轉容量15%以上的目標。」杜紫軍認為,能源穩定需要保險絲,備轉容量僅低度維持3~5%是非常不足的。他加重語氣強調,政府不能發生停電事件就推給其他因素,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沒有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