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已淪為大雜燴 (曹威林)

曹威林 / 文字工作者 2017/04/26 17:58 點閱 1228 次
綜觀前瞻基礎建設計的官方說帖篇幅300多頁,洋洋灑灑、綱舉目張。但深入仔細檢視數十項子計畫內容,方案說明內容篇幅平均僅一兩頁草草交代。(photo by 本報資料照)
綜觀前瞻基礎建設計的官方說帖篇幅300多頁,洋洋灑灑、綱舉目張。但深入仔細檢視數十項子計畫內容,方案說明內容篇幅平均僅一兩頁草草交代。(photo by 本報資料照)

在多元民主社會裡,縱使經過詳實宏觀理性決策產生的公共政策亦不可能完美無瑕,不可能滿足每個人或群體的主觀期待,更難以精準預測未來。無論事前的評估做得再怎麼鉅細靡遺,都有可能出現疏漏。

以當下台灣政壇朝野吵翻天的林內閣「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佔比例高達近5成的軌道建設,某些子計畫彼此間根本相互矛盾。譬如部分縣市的縱貫線鐵路改建地下化,有助於將數十年來被鐵軌切成兩半的市街聚落連成一氣。但各縣市卻又爭相引進輕軌運輸計畫,把市街聚落再次切開,使原本暢通的道路平添許多處平交道。前述兩個決策方案顯然大異其趣,要如何被整合在軌道建設項目下做整體討論?

總金額新台幣8000多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範圍包山包海,涵蓋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等大項目。如此龐雜的包裹性政策方案,有必要讓社會公眾了解與評估利弊得失興革損益,林全內閣至少應花一年以上的時間,從事政府和公眾議程深入討論的重大公共政策議題,如今卻只見議題被端上檯面後,內閣企圖瞞天過海,執政黨在立法院佔有絕對多數席次,急於護航強渡關山,草率敷衍來自在野黨與媒體質疑,壓縮了公民理性審視判斷空間。

立論合理、思維縝密、動機誠意的一系列包裹政策計畫,與商業廣告行銷不同,企業廣告是商業行為,但政府是以公共資源推動施政。企業只需合法經營誠實納稅,不需為消費行為後果負全責;但政府的政策推介行銷說帖卻應基於全民立場,將正反兩造論據納入,並和其他政策備選方案做比較,不能對風險和成本避重就輕、以報喜不報憂流於草率浮誇的政策行銷說帖應卯,甚至企圖搪塞公眾和媒體、在野黨。

綜觀前瞻基礎建設計的官方說帖篇幅300多頁,乍看洋洋灑灑、綱舉目張。但若深入仔細檢視數十項子計畫內容,諸項子計畫方案說明內容篇幅平均僅一兩頁草草交代。行銷論據採用的模型或是數據基礎付之闕如。當然,現在要預測或評論這一包裹性政策方案的成敗為時尚早。但從決策過程觀之,顯然是個粗放不及格的政策行銷說帖。如果這是口試送審的碩博士論文,恐怕有很大的機率被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