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異國垃圾偷渡澎湖,都是洋流惹的禍!荒野保護協會在26場澎湖淨灘活動中清出逾萬支的寶特瓶,仔細一看,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對此,協會將與北醫大助理教授華博諾等人合作分析我國長達12年的海廢監測數據,預計明年底將論文投稿到國際期刊。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21日在「海洋廢棄物檢測分析」記者會中指出,若依用途分類,高達8成的海洋廢棄物全來自與飲食相關的一次性民生用品如:免洗筷、杯罐、包裝、吸管等。協會呼籲,國人應從吃與喝方面的塑膠垃圾減量做起,消費行為也要改變(如自備環保購物袋),政策亦須落實塑膠減量的目標。
「台灣本島的廢棄寶特瓶數量,占整體12.1%,但外島情況卻有例外。」胡介申說,澎湖今年清出的寶特瓶占了當地整體垃圾量將近一半,且這些寶特瓶大多隨著黑潮、中國沿岸流、南海海流等洋流系統,將東南亞國家或大陸的垃圾帶過來。
而目前國際期刊僅有3篇關於台灣海灘上的人造廢棄物污染報告,統計區域過少、數據量也不夠。北醫大助理教授華博諾、台大地質系博士後研究員孔燕翔將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分析荒野保護協會將近600筆淨灘數據的資料,寫成論文,並投稿到國際期刊。
「盼提升台灣在累積海洋廢棄物數據多年後的國際議題能見度,」華博諾、孔燕翔說,也要呼應國際間曾指出全球貢獻最多塑膠物品進入海洋的國家,多是亞洲沿海國家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