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州庵昔滄桑 廖咸浩:險變停車場

郭恩孝 2016/12/11 18:37 點閱 18362 次
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說,當初這裡一度殘垣斷壁、荒煙漫草,原先要被省政府規劃為停車場的。圖為紀州庵文學森林昔今對照。(紀州庵文學森林提供)
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說,當初這裡一度殘垣斷壁、荒煙漫草,原先要被省政府規劃為停車場的。圖為紀州庵文學森林昔今對照。(紀州庵文學森林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郭恩孝台北報導】「當初這裡一度殘垣斷壁、荒煙漫草,幾乎要被省政府規劃為停車場的。」前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望著紀州庵文學森林的綠意盎然,用渾厚富磁性的嗓音說道。台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表示,沒有紀州庵文學森林之前,他總覺得「台北好像少了什麼。」台北市文化局主秘劉得堅則肯定紀州庵文學森林發展良好。

紀州庵文學森林11日舉辦5周年慶開幕活動,歷史悠久的紀州庵早已紮根在地,儼然是文化人的新據點。本身也是作家、文人的廖咸浩表示,2003年他時任北市文化局長,為馬前總統所寫的文化政策的第一句就是提到「文化即生活 」,當時許多人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認為文化是精緻的東西,與生活無關,但他仍積極把紀州庵列為古蹟,讓文化得以保存下來。

廖咸浩進一步強調,保存古蹟對維護歷史真實性的重要,他說,曾經親睹一對父子行經芝山岩「學務官僚遭難碑」時,父親竟對兒子說,「這是為紀念當初日本要來教育我們,結果日籍老師在路上被土匪殺死而豎立的。」令他感嘆,對於歷史的認識不清,而把反抗義勇軍說成土匪的謬論。他也期勉,「古蹟的指定很重要,但是古蹟的經營更重要。」

台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分享,作家林文月是他文學研究的典範,她的文章寫到:「假如這個世界沒有文學是多麼的寂寞。」對他影響深遠。他也有感而發的說,剛才開幕時鼓隊演出小朋友奮力的擊鼓,也是一種文學,充滿朝氣的咚咚兩聲,呈現出生命最自由而美好的一面。

台北市文化局主秘劉得堅表示,紀州庵文學森林從古蹟認定到建設,歷經相當長的過程,他感謝社區、學校的幫助,能讓這個場所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