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停藥就復發 發炎性腸道病難纏

林亭妤 2016/11/23 18:32 點閱 15117 次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王先生(中)說,當大家都開心的在為夢想奔跑時,他只能在廁所往返跑。(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王先生(中)說,當大家都開心的在為夢想奔跑時,他只能在廁所往返跑。(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發炎性腸道疾病最讓人困擾的地方,在於只要停藥就會復發。」台大消化內科醫師涂佳宏23日指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通常必須終生服藥,若貿然停藥會導致病情惡化,嚴重者恐需進行腸造口手術。台中榮總肝膽腸胃科主任林捷忠表示,該疾病無法預防也無法完全治癒,患者需持續服藥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反覆發作、慢性發炎的嚴重腸道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台大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涂佳宏23日在「從腸計議 成人小兒兼顧」記者會中指出,該疾病會讓患者一天跑廁所拉肚子10幾趟,是名副其實的「拉拉隊」。

好發在青壯年齡

「這些症狀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如果長期反覆發作沒有妥善控制,嚴重者會造成腸穿孔、腸潰爛、進而切除腸道。」涂佳宏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年齡落在20~40歲,正是容易忽略疾病的青壯年族群,許多人一開始以為拉肚子只是因為壓力大、吃錯東西引起,很可能因此錯過早期治療,讓腸道持續發炎並潰爛,帶來各種併發症。

「兒童罹患克隆氏症的年齡越低,治療起來越是棘手,」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理事長楊俊仁表示,過去針對這類病童的治療藥物少,多數只能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但兩者造成的副作用也不小,據國外研究統計,高達35%的病童因為長期施打類固醇,面臨長不高的問題,平均身高比正常小孩矮了8公分。

罹癌率比一般人高

此外,涂佳宏指出,研究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若全大腸型的潰瘍性結腸炎未用藥治療控制、長期反覆發作,罹癌率可增加到高達20倍。

而雖然新的生物製劑藥物可以幫助潰爛的腸道癒合、預防發作,但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林捷忠說,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不能預防也不能完全治癒,即便有再好的藥物,也要患者持續配合、不能停藥,才能降低腸阻塞、腸造口(人工肛門)等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