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王先生(中)說,當大家都開心的在為夢想奔跑時,他只能在廁所往返跑。(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31/983/big/%E5%9C%96%E8%AA%AA%EF%BC%9A%E6%BD%B0%E7%98%8D%E6%80%A7%E7%B5%90%E8%85%B8%E7%82%8E%E6%82%A3%E8%80%85%E7%8E%8B%E5%85%88%E7%94%9F%EF%BC%88%E4%B8%AD%EF%BC%89%E8%AA%AA%EF%BC%8C%E7%95%B6%E5%A4%A7%E5%AE%B6%E9%83%BD%E9%96%8B%E5%BF%83%E7%9A%84%E5%9C%A8%E7%82%BA%E5%A4%A2%E6%83%B3%E5%A5%94%E8%B7%91%E6%99%82%EF%BC%8C%E4%BB%96%E5%8F%AA%E8%83%BD%E5%9C%A8%E5%BB%81%E6%89%80%E5%BE%80%E8%BF%94%E8%B7%91%E3%80%82%EF%BC%88photo_by_%E6%9E%97%E4%BA%AD%E5%A6%A4%EF%BC%8F%E5%8F%B0%E7%81%A3%E9%86%92%E5%A0%B1%EF%BC%89-%E4%B8%8A%E7%A8%BF.jpg?1479895363)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發炎性腸道疾病最讓人困擾的地方,在於只要停藥就會復發。」台大消化內科醫師涂佳宏23日指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患者,通常必須終生服藥,若貿然停藥會導致病情惡化,嚴重者恐需進行腸造口手術。台中榮總肝膽腸胃科主任林捷忠表示,該疾病無法預防也無法完全治癒,患者需持續服藥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反覆發作、慢性發炎的嚴重腸道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台大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涂佳宏23日在「從腸計議 成人小兒兼顧」記者會中指出,該疾病會讓患者一天跑廁所拉肚子10幾趟,是名副其實的「拉拉隊」。
好發在青壯年齡
「這些症狀不只影響生活品質,如果長期反覆發作沒有妥善控制,嚴重者會造成腸穿孔、腸潰爛、進而切除腸道。」涂佳宏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年齡落在20~40歲,正是容易忽略疾病的青壯年族群,許多人一開始以為拉肚子只是因為壓力大、吃錯東西引起,很可能因此錯過早期治療,讓腸道持續發炎並潰爛,帶來各種併發症。
「兒童罹患克隆氏症的年齡越低,治療起來越是棘手,」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理事長楊俊仁表示,過去針對這類病童的治療藥物少,多數只能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但兩者造成的副作用也不小,據國外研究統計,高達35%的病童因為長期施打類固醇,面臨長不高的問題,平均身高比正常小孩矮了8公分。
罹癌率比一般人高
此外,涂佳宏指出,研究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6倍,若全大腸型的潰瘍性結腸炎未用藥治療控制、長期反覆發作,罹癌率可增加到高達20倍。
而雖然新的生物製劑藥物可以幫助潰爛的腸道癒合、預防發作,但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林捷忠說,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不能預防也不能完全治癒,即便有再好的藥物,也要患者持續配合、不能停藥,才能降低腸阻塞、腸造口(人工肛門)等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