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食品見大腸桿菌 3件微超標

林亭妤 2016/06/15 16:52 點閱 10227 次
食藥署表示,廚工將生肉和海鮮混在一起清洗、或者高風險食材放在上層,低風險食材放在下層等,都會造成細菌交叉感染。(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食藥署表示,廚工將生肉和海鮮混在一起清洗、或者高風險食材放在上層,低風險食材放在下層等,都會造成細菌交叉感染。(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食藥署最近抽驗234件福利社即食食品包括飯糰、三明治、便當等,共有3件大腸桿菌微超標,不合格率1.3%。食藥署中區管理中心科長林益祥15日表示,大腸桿菌或大腸桿菌群必須零檢出,孩童若吃到不衛生的食材,會引起拉肚子、腹瀉等症狀。

食藥署中區管理中心15日公布「機關學校福利社與校園午餐、食材、團膳製造業稽查抽驗專案」第一階段結果,共針對全台119家國中、小學及團膳業者的作業場所的衛生環境進行稽查,其中有41家不符合GHP規定(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命其限期改正後複查都已合格。

「大腸桿菌的孳生,在於作業過程不衛生造成交叉感染,而不是出在後續的包裝流程上。」食藥署科長林益祥指出,不符合規定的業者,常見違反GHP缺失包括:作業區天花板未保持清潔(油漆剝落)、廚房上方日光燈無裝置燈罩、設備及器具清潔度不足(砧板不潔、刀子生鏽)、熟食菜餚未適當覆蓋,且上方髒污及鏽蝕等多種原因。

「廚工將生肉和海鮮混在一起清洗、或者高風險產品放在上層,低風險食材放在下層等,都會造成細菌交叉汙染。」林益祥表示,所謂高風險產品即水產、生鮮等未調理食材,由於未處理前可能內含有海洋細菌,若放置在上方,可能在滴水過程中將細菌流入低風險產品中(蔬果、半成品、調理好的食材)。

這3件機關學校福利社即食食品大腸桿菌超標,分別來自台中市五權國中的「彩虹三明治」、桃園市政府員工餐廳的「蔥油雞便當」、及苗栗醫院的「蔬菜三明治」。食藥署表示,在食材違規部分,若微生物超量限期未改善者,將處3~300萬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