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緩熱島效應 專家籲讓城市呼吸

鄭羿菲 2016/06/05 19:02 點閱 9752 次
全球都市面對高溫炎熱現象,氣象專家呼籲應以國土規劃採海綿化、綠化的方式讓城市能呼吸。(photo by wikipedia)
全球都市面對高溫炎熱現象,氣象專家呼籲應以國土規劃採海綿化、綠化的方式讓城市能呼吸。(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鄭羿菲台北報導】「要在短期內緩解城市飆高溫的現象,應該從國土規劃海綿化城市,將傳統柏油路面更新為生態工法的路面。」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表示,城市之所以那麼熱,是因為過去的都市設計讓地表熱長久存在都市中。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也說,「海綿化城市應該對降溫有用,但同時也要加強都市綠化,讓城市能呼吸。」

採生態工法鋪路面

針對台北市在6月初就飆出破了120年紀錄的38.7度高溫,汪中和受訪時表示,「除了全球暖化、台北盆地造成類似焚風的現象外,都市熱島效應也是原因之一。」而要解決都市高溫現象,除了長期的節能減碳,不再讓暖化條件越來越嚴峻外,短期內也需要開始做都市防災措施,以高熱現象來說,城市與居家環境的設計應做大幅度工法的改變。

「政府需要從國土規劃的角度,審視都市建設的環境。」汪中和說,過去的城市設計包括建築、道路等,都讓地表熱長時間的存留在都市中,造成熱島效應不斷增強。政府可以加速推動海綿化城市的策略,讓城市不透水環境的柏油路面,改鋪成透水的生態工法鋪面。

汪中和指出,傳統鋪面的不透水性,只要一下雨,地表水便直接進排水道排往河川,在地表環境沒辦法存留,「若採用海綿化的鋪面,讓道路張開毛細孔,在下雨時吸納雨量,營造富有水分的都市環境,當熱浪來了都市環境就能大幅度的降溫,」用人為、工程的手段達到防災的效果,在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都有施行這樣的改造政策。

海綿城市綠化工程

彭啟明卻認為,節能減碳只是道德上的呼籲,對解決高溫的問題沒有效果,要解決都市高溫的問題,除了國土規劃海綿化城市外,也得重視城市的綠化程度,讓城市能夠呼吸,「都市的綠化差,通風就差,生活在其中的人只好依賴空調,但空調排出的熱氣又進一步讓都市更熱,造成惡性循環。」他指出,台北市的綠化是台灣都市中最差的,應向新加坡學習都市綠化工程。

「台灣需要考量基礎建設全面性的改變,像4日東部鐵路發生出軌,鐵軌的耐熱係數只到60度,但實測卻高達63度,導致鐵軌變形。」彭啟明擔憂說,台灣若不及早思考高溫防災,未來災害將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