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救救資本主義! 金融市場已喧賓奪主 (20160515 時代雜誌)

邱慕天 2016/05/15 19:03 點閱 2272 次

《時代雜誌》 Time Magazine
最近的哈佛研究調查顯示,18到29歲的美國年輕人,發現只有不到2成自認是「資本主義者」,較為中年的一輩,也只有26%。兩個世紀以來,美國農業社會以它的基礎打造了現代化的富強,但這個世代卻愈來愈多人寧願擁抱社會主義者的標籤。
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正是這種信仰變化的展現。

我們需要瞭解「金融體制」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可以說,從18世紀末美國建立統一的國家債券和銀行體系以來,國民與企業的存款就是被用來支援有益於「經濟增長」的事業,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

問題在於,當金融的能量愈來愈龐大,它開始讓資本家(1%)與全國99%人民處在對立位置。今日美國的金融市場佔全國經濟總量7%,更佔據企業獲益比重的25%,然而它只帶來了4%的市場就業機會。

金融業曾被認為是經濟市場的頂端,超越農業、製造業、一般服務業。但美國自1970年代後卡特、雷根、柯林頓對華爾街金融「去管制」以降,把所有的個人財富,從健康保險到退休金,都綁入了「股票市場」,打造了把一切都轉成信用與債務的形式、用預支未來的方式催生增長的「投資型社會」。

然而,因為金融太好賺,各大企業開始涉水期貨(也包括購回自家股票的炒股手段),不再選擇投資研發型的新創小企業,甚至連自家企業的研發部分都被抽銀根。難得做出點體統的新創企業,幾乎只要一公開募股(IPO),便一往無回地落入比拚紙面股價的瘋狂之中,劃下其創新精神的末日。

當增長力度下滑,只好把利息壓低。但當今利息已經低到趨近為零,退無可退。每個國民不僅平均欠銀行債的數字較30多年前倍增,還有攀高的國家預算赤字壓在他們身上。正如經濟學家拉詹──2008年金融危機最有先見之明的預言家之一所說,信用已成為一種緩解中產階層向下流動的深層焦慮、卻治標不治本的鴉片。

這套資本主義金融體制喧賓奪主了30年,忘卻它的正確身份應該是服侍產業的「僕人」…
http://ti.me/1QZSn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