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台北報導】受虐兒何辜?家扶基金會16日公布年度「十大兒保新聞」評選結果,指出6歲以下孩童受虐比例有逐漸升高趨勢,且手段越來越兇殘。家扶執行長何素秋指出,家庭功能失調是主因,呼籲政府應該加強對高危險家庭的關懷,從家庭源頭來解決兒虐問題。心理諮商師潘琴葳也呼籲親屬給予受虐兒「有空間的陪伴」。
手段益發兇殘
家扶基金會16日公布的「十大兒保新聞」中,以發生在今年7月的舅公虐童案登最具代表性的榜首。虐童的何姓男子受17歲外甥媳所託,照顧2歲半及1歲半的兒女,9天竟只餵食4次麵包,甚至毒打兩童,導致哥哥死亡、妹妹命危。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6歲以下的兒童保護案件比例逐年升高,佔總兒保案件近4分之1。家扶基金會指出,今年的虐兒事件共讓53個無辜孩子失去寶貴生命,其中有36名是未滿6歲的幼兒,甚至有23名是未滿2歲的嬰兒,凸顯這些無自主能力、隱蔽在家的嬰幼兒無辜受害的嚴重性。
何素秋表示,家扶分析今年344件虐兒案發現,家庭功能失調是主因,佔75.37%,照顧者情緒失控則佔46.38%、關係失和佔21.74%、身心失常則佔14.5%,「很多虐兒父母本身都是小爸爸、小媽媽,在幼兒照護上很難得到支援。」她呼籲政府應多加關注高危險家庭,及早發現幼兒受虐情況。
盼鄰居雞婆
至於一般大眾可以給予什麼協助?諮商師潘琴葳希望大家「雞婆一點」,聽到鄰家常有孩子哭聲,就可以打電話通報或主動關切。對於受虐兒的親屬或師長,潘琴葳也呼籲大家多一點警覺,「如果孩子不正常情緒指數很高,就應該多加留意。」
「受虐兒對你的關懷也可能會出現抗拒態度,」潘琴葳說,對受虐兒來說,講述受虐經驗可能是一件丟臉的事,心靈受創的他們也可能會出現許多不討喜的舉動,她表示,這時也不宜強迫孩子,而是給予孩子空間,「讓他知道『只要你需要我,我會一直在』,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