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集選區」保障少數 不利在野黨

黃譯萱 2015/09/10 18:02 點閱 4429 次
為保障少數族裔參政權,新加坡特有的「集選區」一次提名約4到6人的一組人馬,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少數族裔代表。(Photo by Thomas Timlen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為保障少數族裔參政權,新加坡特有的「集選區」一次提名約4到6人的一組人馬,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少數族裔代表。(Photo by Thomas Timlen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台灣醒報記者黃譯萱綜合報導】新加坡11日舉辦國會大選,在野黨雖支持度攀升,仍不足以撼動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地位。行動黨能維持一黨獨大,與新加坡特有的集選區選制有關。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就指出,集選區的設計名義上是保障少數族裔,實際則對在野黨相當不利。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自建國以來便一直維持一黨獨大的局勢。我前駐新加坡代表邱進益認為,行動黨健全的體制與良好的執政能力是關鍵,且廣納新一輩人才,引入現代化、先進的治理觀念,且部長階層年輕化的比率相當高,讓施政表現能長期受選民肯定。

【在野缺乏人力角逐】
另一個鞏固人民行動黨地位的關鍵,在於新加坡特殊的選制。不同於歐洲議會多採行比例代表制,行動黨在上屆大選的得票率僅有6成,卻仍能囊括議會中9成以上的席次,原因便在採行單一選區制,只要在選區中得到相對多數便能當選。

此外,為保障少數族裔,新加坡的29個選區中有16個集選區,一次提名約4到6人的一組人馬,其中至少要有一名少數族裔代表,人民投票給「候選人團」,若能勝出便全數當選。嚴震生分析,人民行動黨人才眾多,容易透過明星人物的光環帶領其他候選人勝選,而在野黨人力不足,常面臨無人參選的窘境。

他指出,這樣的選制美其名是保障少數族裔,然而一個選區便要提名4到6人,對人力不足的在野黨相當不利。最大在野黨工人黨於1991年爭取到4席,後來的選舉便一直無法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直到上一屆成功奪下阿裕尼集選區5個席位,才一舉擴展到7席。

【讓反對黨進入國會】
這次是首次在野黨在所有選區都提名候選人競逐,前國會官委議員陳慶文強調,「本屆選舉結果將意味著新加坡政治是否會走向兩黨制道路,或者回到原本一黨制的情況。」

然而,在野黨仍面臨著相當程度的考驗。由於新加坡國會議員除了須監督施政,還要負責管理市鎮理事會,確保區內熟食區中心的清潔工作及垃圾清理、組屋走廊的清潔等日常運作問題。在這屆選舉中,沒有執政經驗的工人黨便面臨對手對其管轄能力的質疑。

工人黨則表示,自己並不尋求執政,只希望讓更多反對聲音進駐國會,監督政府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