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商店裡播放古典樂,會誘使人購買平常不會買的奢侈品?澳洲研究指出,音樂和人們的消費選擇息息相關,如播放美國或中國風音樂的餐廳,分別會讓人想吃漢堡薯條或炒飯炒麵,而播放鄉村或古典樂的商店,則分別讓人想購買牙刷等日常用品或首飾等奢侈品。專家指出,「在時間壓力下,音樂影響購買行為的效果更加明顯。」
根據澳洲科廷大學發表在《零售期刊》的研究,研究員在第一個研究中,將10名受試者安排到3個房間內,分別播放美國樂團音樂、中國風音樂及印度風音樂,並給他們5分鐘閱讀一份包含10道美式料理、10道中式料理及10道印度料理的菜單,結束後,再請他們回想起菜單裡的餐點,並詢問他們想吃哪幾道菜。
結果顯示,那些聆聽美國「海灘男孩」樂團的《加州女孩》或《衝浪美國》等歌曲的受試者,回想起來的多是漢堡或熱狗等美式餐點,也會比較想點來吃。而聽中國風及印度風歌曲的受試者,則分別回想起炒飯炒麵及咖哩等,也更想嘗試這些對應文化的食物。
在第2個研究中,研究員針對美國鄉村樂及古典樂,研究音樂對消費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聽古典樂的受試者較願意花費更多金錢在可以象徵他們「社會身份」的奢侈品如金耳環或古龍水上;而聽鄉村樂的受試者則傾向購買實用的日常用品如原子筆、牙刷或電燈泡等。
「在時間的壓力下,音樂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更加明顯。」科廷大學心理學及言語治療學院研究員阿德里安‧諾爾夫表示,當受試者有時間壓力時,「認知負荷」會增加,便會更容易受到音樂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作出決定。「這項研究並不是指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是所有衝動購物的主因,」諾爾夫指出,「但可以說,這首曲子讓消費者眼前昂貴的護髮用品,看起來更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