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蕭介雲】清晨,天剛濛濛微亮,總有許多麻雀和白頭翁,在陽台簷上歡跳、嘻鬧,擾人清夢猶不自知,每每想再瞌個眼,回溫未醒殘夢,不過那陣陣躁動的氣氛,總會勾起對今天新聞的掛念,告訴自己是該「醒」了,說是焦慮催人,一點也不為過。
起身餵餵等著飽餐一頓的魚兒,再去澆澆翠碧的植栽,看到那幾盆仙人掌,總會想到醒報的同仁、工讀生和實習同學,中午和晚上,常常因為趕稿、採訪而錯過用餐時間;仙人掌偶爾還得喝喝水,我常笑他們比仙人掌還厲害,可以長時間不吃不喝,就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趕出理想中的新聞。
踩著晨光,趕在7點半進到報社,在多數記者還在好夢方酣之際,我們已經開始掌握今日重要新聞與評論,同時尋找、分析,今天要做的議題,好像要建立一道馬其諾防線似的,準備8點整的採訪會議時,接受來自社長的「拷問」和「進攻」。
有很多媒體同業、過去的同事、新聞系學生,都喜歡看我們的新聞和每日採訪會議紀錄,也常有人表示,看了醒報的採訪會議紀錄,覺得很又坦白、又有趣。如果我是局外人,應該也會有這種想法吧。
不過,醒報要求的獨特做法,就是「深度報導」,尤其,社長總會在會議中追問新聞或評論獨特意義,以及可以深入去做的角度和採訪對象等等,在智慧的火花中,轉個好幾輪下來,才能敲定今天各自要做的議題及方向。
就是基於這樣對新聞的嚴格要求,在一來一往間,彷彿高手過招、劍氣飛揚,又好像在做蒸氣浴似的,兩三下就已滿頭大汗,然而,這才是一天硬仗的開始而已。回過頭來,大家就像羅馬勇士般,拔劍撲向滿手的議題和一天的新聞活動。
一早開完會後,採訪和打稿的聲音此起彼落,可比那清晨鳥雀還要吵鬧,為的就是要趕在出門採訪前,能先交出一兩篇稿件。
特別是,稿件完成或是進行到一半,針對突發新聞或記者會,大家又得風風火火的衝出去採訪,再用最快的速度回來發稿,以及進行補訪問。在這裡,採訪和寫稿都不比一般,一條新聞採訪對象3個不算少、5個不算多,新聞活動所涉及的人事物,都要問到反應,達成平衡與深度的標準,才能開始著手組織稿件。
每人一天四、五則稿件在社長和同仁的手中來來回回,有的是臨時增加訪問對象、有的是寫的角度不對、有的是要整個重寫,改自己的、改別人的,還有其他臨時交辦任務,稿件在大大小小的旋風中,四處飛揚,時間被無限放大,彷彿經過一世紀的漂流,才能回到自己手上,完成上稿,進入10個入口網站。
這倒是很像蜜蜂出去辛苦採花,回巢後釀成甜美花蜜的過程,社長也一點一滴的把她的功力,以不知不覺的方式,傳承給了醒報的記者們。
隨著社長手中的指揮棒常常突然一點,稿子寫到一半,有人要被找去過音,有人要寫錄影通告和邀通告,即使是中午用餐時間,同仁們往往還在修稿和趕稿,為的是要交出稿去趕下午的採訪活動,碰到大陣仗的活動,更得抱著腳架和攝影機,早早出門搭車趕赴現場卡位。
午餐多半是在衝出去採訪的路上,買個麵包或壽司,隨手一塞,就草草解決,有些陶醉這進行曲般旋律中,更為渾然忘我的同事,往往到下午3、4點才吃點東西,似乎化身仙人掌的代言人,也常讓我想起陽台的那些盆栽,在夏日光艷的陽光下可好。社長催人吃飯也是一流的,真的沒時間用餐時,她也會差人買外食慰勞。
若是沒有問到新聞「眉角」的稿子,會被退稿,得再補充更深度的內容,眼看著別家媒體已一一上稿,壓力更是沈重異常,在醒報這個史蒂芬.霍金的小世界中,時間的轉速特別的壓縮和快速,然而隨時發稿、四處上稿的成就感,也是大家的興奮劑吧!
相較之下,實習的同學或工讀生,分工逐字聽打「華府現場」錄音稿,或是彙整採訪會議記錄,還算是單純的,只是聽打很耗時,好不容易完成後,也是要輕過一輪一輪改的。大家分秒必爭,一點一滴描繪出醒報的清新與扎實度。
當然,醒報是「五媒合一」的媒體,下午4:30常常會有「醒報現場」錄影活動,在學者嘉賓來到前,忙碌的棚內錄影作業已展開。一次錄影含攝影、現場指導、打標題、副導播等,最少要5個人才能成局,有時1集、有時連錄2集,近2、3個小時下來,站的人腳酸、打字的人手抽筋,來賓和主持人餓成一團,好在,鍋貼、水餃已經等著了。
參與錄影工作的好處是可以學習到來賓所提供的最新觀點,看見高手過招的訪談現場,缺點是,散場後,大家得趕快完成標題和新聞稿,有時還要回到新聞的戰場,繼續完成未完成的稿件和改稿,緊張的表情,隨著夕陽斜影,愈拉愈長。
其實,影音部的同仁更加辛苦,在大家紛紛離開後,通常他們還在奮戰當中,努力的將大家的作品,或是錄影節目,完成後製的剪接與上稿,也或許是錯覺,總覺得影音部同仁剪帶子,好像剪到眼睛都快凸出來了。
等到新聞結束、寫完記者部落格、推開大門,風暴戛然而停,時間恢復正常轉速時,早已萬家燈火,8、9點是常態,沈重步伐伴著飢腸轆轆,長吐一口氣,心想,今天這些新聞,最起碼對得起自己、讀者和社會。
朋友常問一句「會不會累?」從同事離開時的沈重、看似暈船的表情,以及自然上色的煙燻妝,甚至有人回家累到沒辦法洗澡,直接上床睡覺,應可以知道答案。曾有同仁打趣說,五媒合一對醒報記者而言,應該是「電視台」一早的作業、「通訊社」的發稿速度、「雜誌」的深度、「報社」的發稿時間和「網路媒體」的機動力吧。
不過,得說一句公道話,身為一切風暴核心的社長,所做的事更是超出同仁的好幾倍,除了新聞規劃與追縱、改稿與下標、主持醒報現場電視節目、主持與劉屏廣播訪問,還要從對外接洽、社務經營、財務稽核、盯住行政事務運轉,絞盡腦力與體力,卻像魔術師變魔術似的,一樣接一樣絕無冷場,每天端出電子報香噴噴大菜,真是超人。
稀奇的是,她總有用不完的點子,與強大的行動力,可說是每分每秒都奉獻給這個媒體,讓人不得不佩服萬分。好在她有上帝與董事長大人成為她的後盾,讓她不但不被打倒,還愈來愈輕盈有勁。
過去跑新聞時,輕鬆喝咖啡聊是非的時代已經不再,不過,正因為我們的辛苦付出,以及醒報所堅持的理念,我們的讀者,已然成為一群最幸福的讀者,每天享受我們誠懇的獻禮。
常常碰上同業或是採訪對象眼睛放光的肯定,原來,我們幾個人不起眼的付出,也能對這個社會有小小的貢獻,甚至受到不少的人重視,點閱率也越來越高,而大家對醒報的肯定與支持,更是我們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畢竟,這個年代,要有一點工作成績,誰不是這麼努力打拼呢?
堅持這份對新聞的熱情、單純和堅持,不氣餒的醒報記者,每天都在等待著另一次的天色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