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撤資邪惡基金 牛津擬響應

邱慕天 2015/03/16 23:06 點閱 23087 次
石化業產生大量汙染加速全球氣候變遷,牛津學生呼籲校方用撤資的方式施壓相關產業〈photo by Olivia Linander via Twitter〉
石化業產生大量汙染加速全球氣候變遷,牛津學生呼籲校方用撤資的方式施壓相關產業〈photo by Olivia Linander via Twitter〉

【台灣醒報記者江殷年、邱慕天綜合報導】國際學府陷入環保道德漩渦中!去年6月底,牛津14個學院師生向校方請願撤出在化石燃料公司的鉅額相關投資,希望大學不要一面作文明推手一面作文明殺手,牛津已有意響應。「撤資運動」在國際社會由來已久,由於許多高報酬的石化工業、血汗工廠、菸酒、軍火業被認為賺「黑心錢」,標榜良心事業的機構法人涉其股份,將難逃公共道德檢視。

牛津大學是英國僅次於劍橋大學第二富有的學府,它運作的校產資金總值高達38億英鎊,卻因在2年前接受了殼牌石油一系列資金用於新的地科實驗室、地球化學博士研究獎學金,以及英國石油公司(BP)數百萬英鎊研究資金,而引發環保道德爭議,引發多位牛津大學學生、學術研究員、校友在去年組成「牛津無化石能源運動」進行抗爭。

【反對投資污染產業】
《BBC》16日報導,在抗爭超過一年、百餘位教師和上千名學生連署請願下,牛津校方最近終於積極表示,會重新審視校產資金運作背後的倫理意義,也讓牛津大學可能成為繼格拉斯哥大學、史丹佛大學、英國醫學會、世界基督教會協會,以及當初靠石油致富的洛克斐勒家族等,又一個導入環保意識進行資產部署的指標性機構。5年前牛津大學因意識到軍火業的倫理爭議,也將校產投資從該產業中移轉。

《BBC》環境分析師哈拉賓指出,「撤資運動」正急速蔚為風潮,因為大眾已意識到目前已探勘到的化石能源若全數開採,地球得要有3條命才夠承受它們所排出的碳。一位也是牛津校友的太陽能事業主萊格特表示,「大學前面一手培育學生開創文明,背後一隻手卻注資鼓勵對文明永續性的破壞,我對此兩手策略不能苟同。」

由數百民間投資者成立的「全球撤出投資」聯盟大約在3年前開始籌劃這場運動,在今年擴大規模舉辦全球撤資日。但根據《彭博新能源金融白皮書》指出,除了美國13所大學以及全球約200個機構共同承諾會撤走500億英鎊的投資外,化石能源產業目前仍是市值高達5兆美元的怪獸產業。

【撤資串連路遙迢】
白皮書撰述者布拉德認為,化石能源產業的歷史結構、又高又穩定的報酬率,是機構投資人難以抵禦的誘惑,如美國哈佛大學仍有364億美元校產挹注於煤氣石油相關產業,導致多位校友去年採取激烈手段向校方興訟。

但校方在今年2月除請律師駁回訴訟外,並無進一步正面回應。「哈佛撤資」運動除已獲得女星娜塔莉‧波曼等知名校友連署外,該校師生也將在4月中以靜坐、課外師生對談、網路串連等方式繼續散播訴求。

近代史上以資本工具達成政治及倫理訴求最著名的當屬1980年代的「撤資南非」。該運動係在1962年聯合國大會頒佈1761號人權決議後,在黑人民權高張的美國開始醞釀。由於該決議內容僅軟性「建議」對施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實施制裁,美國民間資本市場便串連「用鈔票制裁」。該運動在1980年中因得到包括史丹佛、哈佛在內的全美眾多知名大學極力響應,終於壓垮了南非的種族隔離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