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廢核遊行 學者提配套構想

王奕超 2015/03/02 23:42 點閱 6641 次
學者認為,發展再生能源是廢核必要的配套。〈photo by wikipedia〉
學者認為,發展再生能源是廢核必要的配套。〈photo by wikipedia〉

【台灣醒報記者王奕超台北報導】「廢核大遊行」前夕,再爆環保論爭!荒野保護協會講師黃其君26日於臉書貼文反對廢核遊行,批評廢核缺乏配套,將更傷環境,遊行發起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他們一向呼籲發展替代能源;中研院院士劉紹臣則指出,核電的確是較乾淨且便宜的能源,但在多震、人稠的台灣風險較高,廢核發展再生能源是必要的配套,只是目前看不出我國有這個決心。

【無配套反傷環境】

「廢核大遊行」將於下週末舉行,遊行訴求直接廢止核四而非封存,盡速提出核一、二、三除役計畫,核廢料不應送至國外處理,並呼籲政府提出明確能源政策。但黃其君卻在遊行前夕於臉書貼文批評,強調反對「配套不足」的廢核,也反對荒野保護協會參與在主張上無完整配套的遊行。

黃其君在貼文中表示,自己也主張反核,原因在於核能會「磁吸國際上的高汙染產業來台,造成環境生態的間接傷害」,但認為核能是低碳且相對低環境風險的能源,他主張「基於台灣民情與客觀社經衝擊與氣候極端變遷相比,支持嚴格監控下的穩『漸』減核,與符合環境承載條件下的穩漸發展再生能源。」

他認為,反核大遊行活動並未具體說明廢核配套,甚至連倡議認購綠電也不敢,廢核後,「碳排會隨之增加,導致更加嚴峻的極端氣候變遷衝擊。」並在自己的貼文下方留言指出,現階段以核能養綠能的逐步朝非核發展才是最適合的方案。

對於黃其君的批評,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受訪回應,「非核家園」是協會長久以來的共同目標,只是對於達成這個目標的做法細節上,協會每個人的看法並不相同。他很肯定黃其君對於環保的身體力行,包括認購綠電等從自己生活做起的實踐方式,但是也認為實踐方式有很多,不應認為只有自己的方式才是唯一正確。

【綠盟澄清】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祕書長崔愫欣對於黃其君的個人意見不願多做回應,但還是澄清,他們並非沒有提出配套,他們一向呼籲政府和台電全力發展替代能源及適合替代能源的環境,如投入發展智慧電網,讓電力供給端與消費端能夠在動態數位資訊的協助下,進行更靈活、彈性的調度模式,以及建設儲能設施,以拉近尖峰與離峰需求落差對於整體發電系統的負擔等。

【學者分析】

劉紹臣則分析,撇除核廢料的處理,核電與其他能源相比的確是較乾淨且較便宜的能源,是全球在「京都議定書」約束二氧化碳排放,追求節能減碳目標下的不錯選擇,這也是許多國家倚賴核電的原因。但台灣地震多、地狹人稠,核廢料也無法比照美、法等國作地底深層貯存,核安風險無疑較他國高,因此核能適不適合台灣令人懷疑。

劉紹臣也指出,雖然不少人倡議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但台灣再生能源所占能源比率只有2%,產生電力只占4%,在在都看不出我們有決心去努力發展其他替代能源。如果真要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應努力讓再生能源達15%,發電佔比應達30%以上。太陽能、風力、天然氣發電是應增強的選擇。

不過劉紹臣感嘆,核電問題現在已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因此唯有訴諸像公投這種政治方式才能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