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馮紹恩台北報導】「不要只拿社會觀感作為選擇學系的依據。」面對25日學測放榜後學生選填志願的方式,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立昇建議,選填大學志願的參考,應依自己性向、興趣、能力與文化背景等方式選擇;國立台灣大學註冊組主任洪泰雄也提醒,填志願前應上大學學系的網站,查看該系的教育目標與自己想要的是否符合。
【以能力特質選志願】
104學年度學測考生將於25日拿到成績單,王立昇建議,先別急著依成績或作落點分析就填志願,應先想清楚自己的興趣,跟家人討論後,再選填學校或科系;透過溝通,家長與學生能尊重彼此的意見和選擇,「不要只拿社會觀感作為選擇學系的依據。」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吳毓瑩說:「生涯探索跟自我能力的了解,應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解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強調應盡早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哪裡,將自己的優勢應用在所讀的科系上,而無論在什麼科系中,都可以發展出自己的優勢,例如社會學看似以人文專長為導向,但若自身擅長數理能力,可以專攻社會學中的統計分析。
【找到自己真正興趣】
洪泰雄也表示,很少有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填志願只做落點分析而已,如果學生清楚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就可以選系不選校,「但那是自己真正的興趣嗎?」洪泰雄建議,「上大學學系的網站看教育目標,先了解這個學系想要教什麼樣的學生。」再來是看該大學的輔系、雙主修、轉系的核准率高不高、跨領域課程多不多,是否能透過大學課程探索自己的興趣。
台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饒月琴則表示,家長希望孩子的興趣跟職業能有很好的結合,然而比起興趣導向,更希望孩子投入理想職業。「但很多時候家長心中所認為的理想職業,待孩子10年學成後卻不再是理想職業。」並舉自家兒子為例,去年儘管學測成績優秀,卻擔心考取滿級分後,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科系,饒月琴則鼓勵,「滿級分不代表只能填唯一志願,而是代表擁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