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羊年到 認識多種台灣羊

陳彥驊 2015/02/17 20:06 點閱 5539 次
目前我國常見的羊隻多屬用來供應肉、乳品的家山羊,包括本地台灣山羊在內,約有6種不同品種的羊隻。〈photo by Wikipedia、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
目前我國常見的羊隻多屬用來供應肉、乳品的家山羊,包括本地台灣山羊在內,約有6種不同品種的羊隻。〈photo by Wikipedia、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

【台灣醒報記者陳彥驊綜合報導】羊年春節將至,但對於台灣的羊隻品種,你了解多少呢?據「台灣畜產種原資訊網」指出,目前我國常見的羊隻多屬用來供應肉、乳品的家山羊。包括本地台灣山羊在內,約有6種不同品種的羊隻。其中肉用的品種除了本地山羊外還包括波爾山羊、巴貝多綿羊;乳用羊隻則以阿爾拜因山羊為主,乳肉兼用的則以努比亞為大宗。

  1. 台灣山羊
    主要供做肉用、毛色多為黑色或褐色的本地「台灣山羊」,體型較外來品種小。顎下有長鬚,成熟後無論公、母羊均有鬍鬚及角。這種山羊皮較厚,體質強健,耐粗飼,抗熱性強、繁殖力亦佳,季節性發情不明顯。目前台灣山羊多指黑色山羊,應是先民自中國大陸華南地區移入、逐漸繁衍而成。

  2. 阿爾拜因山羊
    原產自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區,體型屬中、大型的「阿爾拜因山羊」,毛色複雜、較長,多以黑、白、紅棕、灰色及褐色混雜成8種不同組合的毛色。成熟公羊體重約80公斤、母羊約為60公斤。本品種公羊有鬍鬚、雙耳小而聳立,因耐粗飼、能日產乳量3公斤以上。母羊的泌乳期長,體質強健,對不同氣候環境的適應性良好,為台灣主要乳用山羊之一。

  3. 努比亞山羊
    乳肉兼用的「努比亞山羊」,最大特徵是鷹鉤鼻、長而下垂的雙耳,毛色以褐色最普遍。努比亞的繁殖能力良好,多胞胎頻率高,肉用性能較其他乳羊品種好,屬較大型的兼用品種。成熟母羊體高76公分、體重62公斤,公羊則為81公分、100公斤,乳脂率高達3.5至6.5%,但泌乳期較其他乳羊品種短。努比亞由英國培育命名,因含有熱帶羊血統,所以能適應台灣的溼熱氣候環境。

  4. 波爾山羊
    而發源於非洲、體型碩大的「波爾山羊」,因混有歐洲、北非與印度山羊的血統,擁有極佳的耐粗飼能力及疾病抵抗力。常見的毛色有灰白、深棕,近年來亦有純黑、純紅的品種。波爾因增重快速、繁殖效率高及早熟等特色,而被譽為世上唯一經選育改良而成的理想肉羊品種。成熟公羊的體重約110至135公斤,母羊則約90至100公斤,牠能適應亞熱帶及熱帶氣候的特性,非常適合台灣飼養。

5.巴貝多綿羊
別稱為「黑肚綿羊」的「巴貝多綿羊」,毛色呈淺褐色,但胸、腹下側,與四肢內側為深黑色皮毛,因得黑肚之稱。此品種羊隻適應性及疾病抵抗力強,適合高溫、多濕地區飼養,足歲時公羊體重約60公斤、母羊則為40公斤。而黑肚綿羊無羊羶味的特色,使牠具備成為美味肉羊的潛力,目前雖未受市場重視,但長期的馴養已讓牠適應本地水土,並成為台灣優良的畜產種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