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牛雜碎非內臟 消基會:文字遊戲

陳昱穎 2015/02/13 18:50 點閱 4303 次
消基會表示,政府開放美國6項牛隻雜碎產品進口,卻未重新評估狂牛症風險,是非常危險的。圖為曾在動物身上,發現病原性普利昂蛋白的組織部位。(photo by 陳昱穎/台灣醒報)
消基會表示,政府開放美國6項牛隻雜碎產品進口,卻未重新評估狂牛症風險,是非常危險的。圖為曾在動物身上,發現病原性普利昂蛋白的組織部位。(photo by 陳昱穎/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陳昱穎報導】「食道是從喉嚨經過胸腔,如果這部分還不叫內臟,那什麼才叫做內臟?」消基會衛生保健委員兼醫師蘇偉碩13日表示,政府開放美國6項牛隻雜碎產品進口,卻未重新評估狂牛症風險,是非常危險的。消基會秘書長盧信昌強調,政府不能在以「垃圾變黃金」迷思,來處理台美牛肉貿易關係,並加強談判人員對我國食安主權及國際案例的了解。

針對衛福部11日宣布開放美國及加拿大30月齡以下牛隻的「食道肌、血管、頭骨肉、面頰肉、骨髓與牛油」等6項產品,以爭取美國支持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並「認定該6項牛肉副產品非屬內臟且非屬特定風險物質。」經濟部12日也指出,食用安全沒有疑慮。對此,消基會13日痛批是「變本加厲」且在定義上玩文字遊戲。

「說這些組織不是內臟,我實在無法理解。」蘇偉碩質問,血管連結心臟、食道經胸腔,卻不列在內臟定義,而頭骨肉接近腦部,風險也極高。他引述2014年日本動物衛生研究所報告顯示,曾在感染狂牛症的牛隻面頰的咀嚼肌上,發現具病原性「普利昂蛋白」。此篇是第一個在牛肌肉中找到普利昂蛋白的完整研究,蘇偉碩表示,這代表從狂牛症疫區美國來的牛排,也不再安全。

盧信昌則提出國際上食安在經貿協商的案例,表示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TTIP)歐盟要求美方需產區標示,而在WTO協商上則堅持產品不可含有瘦肉精,最後美國皆同意、退讓,對台灣有極大參考價值。

他表示,政府也應做風險事前評估及溝通告知,並呼籲消費者拒買相關產品,以選擇權做為和政府談判的最大籌碼,使政府有能力去爭取食安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