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領導者 需要語意領導(陳清泉)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5/01/12 12:15 點閱 12476 次
馬丁路德金恩曾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photo by Wikipedia)
馬丁路德金恩曾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photo by Wikipedia)

馬英九總統期許未來一年「社會和解」、「朝野合作」與「兩岸和平」的元旦祝詞,看不出統治者的語意領導力。一位卓越的國家領導人,必須擁有卓越的語意領導力,沒有語意領導力,就不可能有健全的內政與外交。

語意領導力有所謂「映鏡」(鏡子)及「明燈」(發光)的論理。前者指政治人物為服膺人民的偏好與利益,選擇性地只說人們喜歡聽的話,藉此取得權力並從中獲利,但這無法通過時代考驗,最終淪為順服利益的奴僕,走向墮落與腐敗。

【「明燈」型的領導者】
後者指政治領導者,以其政治思想與人格力量, 扮演明燈的角色,發揮語意領導力,言所該言、為所當為,彰顯並追求事物的價值,從而奠定個人或國家永恆的基礎。「映鏡」型的政治人物只是時代的產物和映聲筒,「明燈」型的領導者是時代的光,是創造新時代的領航者。

政治既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政治領導者日常處理的政治事務,就無法免於衝突性、複雜性、曖昧性與偏頗性,因此在政治生活中,必然充斥著曖昧、隱諱甚至刻意說謊的政治語言。

政治人物之所以對語言的濫用習以為常,乃因「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意識,既為別人存在,並僅僅因此也為自我存在的現實意識」。政治行動者多數是為圖謀個人或團體的利益與地位,因此才會出現語言的濫用,先於權力的濫用,換言之,一旦觀察到領導者有濫用言詞的現象,也就離自大濫權之日不遠矣。

【發言必須反映民意】
台灣解構威權走向民主,並非政治領導者引領政治走向,而是民意主導政治,在民意高漲,選票決定政治權力歸屬的年代,政治人物政治生命之長短,不是由個人能力決定,而是取決於民意。因此,多數政治人物為延續政治生命,追求政治舞台一席之地,其發言漸漸只剩「映鏡」,回應人民的願望與恐懼,並為人民爭取利益。

既是如此,當代台灣在政治上是否有「明燈」, 能夠引領國家前行,並創造新時代的領航人?從過去領導者通篇累牘的文告和演講稿來看,遠的不說, 就以李登輝〈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蔡英文〈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敗選演說,或是柯文哲當選感言都無法達到甘迺迪〈政治與詩〉或金恩〈我有一個夢〉的高度,或者如哈維爾〈無權力者的權力〉的力度。

【語意力量支配政治】
由於台灣欠缺偉大演說的傳統,就不會出現激勵人心、帶動歷史變遷的政治演說,就欠缺「明燈」型的領導者。追根究底正是由於台灣是語意領導力的沙漠所致,畢竟,要成就一篇令人動容且永難忘懷的政治演說,關鍵就在語意領導力。

語意領導力反映著政治領導力,政治領導力又影響一個社會乃至國家的命運。一言以蔽之,語意力量支配政治,語意領導力正是台灣政治領導者最欠缺的能力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