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育,必先改善考試設計

邱慕天 2014/12/30 20:55 點閱 667735 次
(photo by pixabay.com)
(photo by pixabay.com)

在〈翻轉教室的致命傷,竟然是我們「太不重視」考試?〉一文中,教育觀察家謝宇程訪問了一位中學國文老師劉老師。

從談話中他注意到,考試引導學習的中學教育環境下,若要要由考試去檢驗學生那些「隱微的、靈活的、抽象的能力,而且常常是重要的能力」,需要非常非常精緻的考試題目。

但是「大部分學校,時時進行的平時考、每學期三次的段考,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訊經營優質內容,經常滿紙急就章的劣質題目,測出來的數據當然粗糙偏誤。」

【好與壞的題目】
劉老師以103年國文學測其中一題為例:

問:桃花因顏色鮮豔美麗,故詩人常藉以比喻美麗的女子。下列詩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選項是:

(A)一夜清風動扇愁,背時容色入新秋。桃花眼裡汪汪淚,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臺前見玉容,今朝不與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門宿,減卻桃花一半紅
(C)淺色桃花亞短牆,不因風送也聞香。凝情盡日君知否,還似紅兒淡薄妝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

這題之中的四首詩,沒有在中學課文出現過,學生要答對,唯有直接閱讀和理解這四首詩,依文句進行評判。(此題答案在文末)

相對的這一題是能考出學生程度的「好題目」,某明星級的國立高中在 100 年度國文考試中的一題如下:

問:《再別康橋》一詩「未」採取何種修辭:(A)類疊(B)轉化(C)頂真(D)誇飾

這個問題靠的就是熟悉熟背《再別康橋》的全篇內容,並記得各種修辭技法的含意。(此提答案在文末)

相較於第一題,背後的設計需要老師博覽古詩,抓住「桃花」被用來以物喻人的修辭傳,統並且找到這四首意思相對明確的詩;後面這個「爛題目」只要很輕鬆的出題預備。

然而,與其用個別老師的學識才能差距來解釋這個落差,作者認為,「老師時間與心力投入不足」,才導致只能出這樣水準的考題(畢竟第二題也是「明星高中」的國文段考題)。

學測三年一次,段考卻是半年三次,小考次數無限。

【考試與教育,如水載舟、覆舟】

透過這樣的分析,作者觀察到的是:「我們太不認真看待考試」。很多人以為台灣很重視考試,其實重視的是「量」而不是「質」。

我們用用四、五十分鐘讓學生考試,用更短的時間改考卷,所以「選擇題」最方便。而選擇題的設計需要「標準答案」,在本質上就不易出鼓勵和培養學生詮釋理解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的就是「形音義、修辭學等記憶性題目成為(國文考試與教學))主流」。

結果,有意培養學生「詮釋、理解、思辯活用」的真實程度的、忠於理想造就學生「整全關鍵能力」的好老師,反而在這個劣質段考試體制中「被懲罰」,被家長認為教學能力不如那些只會教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老師。

這樣踏實的老師,就像「三隻小豬」當中的老三,恐怕只有當學生遭遇三年一次的「學測大浪」沖刷下脫穎而出,才能讓家長擦亮眼睛,對他們刮目相看。

然而現實情況是,有些家長和學生認為劉老師在畫空中大餅。面對白紙黑字、統計數字,苦說不出,劉老師百口莫辯。

文末,謝宇程的建議是,參考芬蘭「重質不重量」的考試方式。一旦要考,就認真維護考試的品質,對於出題、改考卷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

讓我們用實質「翻轉教育」的作為,幫助這些「劉老師們」,也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吧!

(文中兩題的答案皆為D)

原文出處: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0591&pat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