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小孩上法庭別害怕!透過預先了解開庭流程及法庭空間,有助緩和兒童上法庭的緊張與不安。善牧基金會與衛福部合作拍攝宣導影片《做自己的英雄》,透過輕鬆的微電影及動畫,介紹法庭座位分配、法務人員職責及開庭流程等「法庭須知」。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法官許映鈞表示,兒童在面對開庭場面時常會不知所措,宣導影片則能協助社工師增進兒童對法庭業務的認知。
【可請父母離場】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13年全台有超過5萬3千對夫妻離婚,因父母打離婚官司而被法院傳喚的兒童及青少年人數也逐年增加。善牧基金會資料顯示,2013年因離婚及監護權訴訟而出庭的兒童中,9至11歲者占42%,5至8歲也有24%。衛福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郭彩榕分析,過去社工輔導對象多以曾目睹或經歷家暴的兒童為主,但近年來發現,出庭對身心正常的兒童也常造成極大壓力,有賴社工介入輔導。
許映鈞指出,兒童除了以證人身分出庭,法官有時也會為探求兒童本身「想跟誰」的意願,以及實地觀察兒童與父母的互動而傳喚兒童。但陌生的法庭環境及開庭時的緊繃氣氛,常使兒童不知所措。許曾與極度焦慮的兒童「交換位置」,讓小朋友坐到法官席以緩和當事人情緒。善牧基金會透過影片宣導,協助社工告知兒童出庭時可能遭遇的法務人員及現場狀況,並提醒兒童,在必要時可要求法官,請父母暫時離場,以免在父母面前無法做出符合事實的供述。
【兒童出庭壓力大】
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表示,在輔導家暴及離婚官司出庭兒童的過程中發現,兒童常因可能必須當庭指責父母的不是而備感焦慮,也常會因自認身負主宰官司結果的重任,過度擔憂自己出庭的表現,甚至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專門提供兒童法庭協助服務的善牧小羊之家主任郁佳霖透露,曾遇過1名由母親行使監護權的8歲個案,父親為爭取監護權,常會反覆逼問小孩與母親的相處狀況,使小孩不堪其擾,只好捏造母親有同居人且會施暴的假供詞。
另有1名年僅2歲8個月的幼童,母親積極聲請探視,但父親卻陳述小孩非常懼怕母親,由於兩造對小孩的狀況陳述太過南轅北轍,法官不得已只好傳喚小孩,並現場觀察母親與小孩相處的情形。不料母親求好心切而顯得過度熱情的表現,卻嚇到因出庭本已非常緊張的小孩,甚至閃躲母親企圖擁抱的動作,根本無法如實呈現日常相處狀況,陪同出庭的社工只好提出終止開庭的要求。
延伸閱讀:向兒童介紹開庭狀況的短片《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