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後期照護 美英都積極推動

李昀澔 2014/11/18 00:15 點閱 3136 次
美國急性後期照護體系「Kindred Healthcare」增加功能性輔助病床及各種復健設施,並長期追蹤患者出院後的居家復健情形。圖為示意圖。(photo by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急性後期照護體系「Kindred Healthcare」增加功能性輔助病床及各種復健設施,並長期追蹤患者出院後的居家復健情形。圖為示意圖。(photo by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英國力推急性後期照護,是因為發現患者出院後並未從此健康快樂,反而都住到長照機構去了。」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17日應邀出席健保署「急性後期照護研討會」時表示,患者出院前除急性症狀痊癒外,身體各項功能理論上也應恢復,但由於醫療資源有限,患者常在未完全康復前就須出院,造成年長患者喪失自理生活能力,或再度住院的原因之一。

陳亮恭指出,英、日等國平均住院天數都有被年長者「拉高」的情形,是因為年長者即便「疾病」已被治癒,但整體健康狀態仍不理想,特別是獨居長者出院返家後易面臨跌倒、營養不良等風險,往往使年長者出院後不久又再度住院,只好延長住院時間。

目前各國都遭遇醫療資源緊縮的問題,造成2至3成患者出院時,身體功能、認知、情緒等狀況反而比入院前更糟,以英國為例,高齡患者出院後3個月內再住院比例達25%,1年內死亡風險更高達36%。

英國力推急性後期照護,改以促進住院患者健康為主要目標,扭轉傳統醫療模式太過側重「解決當下問題」的窘況,也使該國成為全球醫療制度最健全的國家之一。而國內榮總體系員山、桃園、埔里、嘉義、屏東等分院推行急性後期照護後,將患者出院1年內死亡率從26%,降至平均約1成,接近健康80歲長者的自然死亡風險9%。

美國規模最大的急性後期照護體系之一「Kindred Healthcare」資深副總裁馬克羅斯曼也應邀出席研討會;他表示,過去護理之家或復健中心住民,逾7成都是失智症患者,所受藥物及功能性復健等治療比例偏低,使患者很少能完全恢復並返家回歸正常生活。Kindred Healthcare增加功能性輔助病床及復健設施,並依照患者需求加強呼吸輔助、創傷照護、肺功能照護等服務,並長期追蹤患者出院後的居家復健情形,將出院患者回歸社區生活比例提升5、6成。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懿範指出,推動急性後期照護的重點之一,是要讓患者與家人等照顧者充分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如何自我照顧、出問題時可向哪些醫療及社福資源求助等。她舉例,在美國部分社區裡的餐廳,會選在週間用餐人潮較少的時段,以「老人折價特餐」等方式招徠年長客群,而餐桌上菜單旁,則擺滿衛教資訊,以提升附近居民利用醫療社福資源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