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併發症多 每年應檢查眼足腎

李昀澔 2014/10/30 18:55 點閱 3305 次
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接受1次眼底鏡或眼底攝影檢查,以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狀況。(photo by維基百科)
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接受1次眼底鏡或眼底攝影檢查,以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狀況。(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糖尿病患者洗腎、失明、截肢風險偏高,但4至6成患者卻未定期接受檢查。中榮副院長許惠恒指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應接受1次眼底、足部及尿液白蛋白檢查。北榮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世澤解釋,糖尿病併發症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很難自行發現,只能靠定期檢查並及早透過藥物及飲食控制,避免惡化為慢性腎臟病或視網膜病變。

【患者忽略定期健檢】
據衛福部統計,糖尿病是國人10大死因第4名,2013年共造成近萬人死亡,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30日出席「糖尿病宣導月」活動時指出,有46.6%的糖尿病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26.5%發生視網膜病變,但根據國健署2013年調查,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卻有近4成未接受腎功能檢查,未檢查眼底及足部者更高達6成。

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易引發多種併發症的主因,而國健署報告顯示,血糖管控指標之一的糖化血色素超標糖尿病患者仍超過6成。許惠恒表示,糖化血色素應保持在7%以下,且每3個月檢查1次。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強調,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腎衰竭及失明等小型血管病變風險降低37%,心臟病、中風、動脈硬化等大型血管病變風險降低14%,截肢風險則降低43%。

【洗腎、截肢可預防】
「尿液中測得微量白蛋白,是腎功能惡化的早期徵兆。」蔡世澤分析,若能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糖尿病患者仍能保有正常腎功能,但若演變為大量蛋白尿,很可能只剩洗腎一途。他強調,每年檢查眼底也是類似概念,只要透過簡便的眼底鏡或眼底攝影檢查,能立即發現視網膜周圍血管病變,若僅為部分小出血點,尚未惡化為血管大量增生,治療後通常可保視力不失。

中榮新陳代謝科主任林時逸指出,臨床上約有1至2成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腿部麻、脹、針刺等神經病變症狀,較嚴重者可能對疼痛「無感」,因而不易察覺受傷,導致傷口感染惡化,約有2至3%患者因傷口潰瘍太嚴重而截肢。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有血管功能不佳問題,若下肢血液循環不暢,足部常發冷、無力、痠麻,且傷口易因養分及氧氣供給不足而難以癒合。林時逸建議,除每年1次的足部神經學檢查外,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應檢查足部是否有破皮、水泡等小傷口,應儘快就醫,切忌自行塗藥或採針刺、剪破等方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