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視網膜 可協助診斷失智症

李昀澔 2014/07/14 16:58 點閱 2958 次
最新研究指出,在眼球「視網膜」部位累積的「乙型類澱粉蛋白」愈多,腦中對神經細胞有害的類澱粉蛋白就愈多。(photo by維基百科)
最新研究指出,在眼球「視網膜」部位累積的「乙型類澱粉蛋白」愈多,腦中對神經細胞有害的類澱粉蛋白就愈多。(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被視為阿茲海默症致病原因之一的「乙型類澱粉蛋白」,不僅會在神經細胞間逐漸累積,也會出現在視網膜組織中。若透過特殊的醫學影像技術,偵測乙型類澱粉蛋白在視網膜累積的狀況,可望成為診斷阿茲海默症的輔助工具之一。

2014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年會日前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不約而同提出有關早期篩檢阿茲海默症的新方法。

美國希德斯西奈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基斯布萊克表示,視網膜與大腦相同,都是由神經細胞所組成,過去研究已證實,在腦神經間累積、沉澱,形成「老年斑塊」的乙型類澱粉蛋白,也會在視網膜神經附近形成。

澳洲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研究員尚恩弗洛斯特等人,利用可食用的「薑黃素」極容易與乙型類澱粉蛋白結合的特性,以帶有螢光物質的薑黃素將類澱粉蛋白「染色」,再運用希德斯西奈醫學中心開發的特殊醫學影像技術,偵測乙型類澱粉蛋白在視網膜沉積的情形。

研究團隊以視網膜造影技術,檢測實驗鼠及阿茲海默症過世者視網膜乙型類澱粉蛋白堆積的狀況,並與腦部正子斷層掃描相比對,結果發現腦部類澱粉蛋白愈多,出現在視網膜的類澱粉蛋白也愈多,相關研究已於2010年發表。

研究人員針對一般人與阿茲海默症患者視網膜造影的分析結果則顯示,此技術找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靈敏度」達100%,「偽陽性率」約2成。

弗洛斯特推論,視網膜造影技術能在腦內斑塊尚未形成,或失智症狀出現的15至20年前,就偵測到視網膜的乙型類澱粉蛋白訊號,不僅能開發為早期診斷或篩檢工具,還能用於阿茲海默症的療效評估。

醫材公司「Cognoptix」也在該年會上發表阿茲海默症的「螢光配體視覺雷射掃瞄」檢測系統;研究人員將帶有螢光物質的特製軟膏,塗抹於受試者下眼瞼,螢光物質會與眼球「水晶體」中殘留的類澱粉蛋白結合,就可藉螢光訊號判斷乙型類澱粉蛋白的累積量。該技術找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靈敏度約為85%,偽陽性率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