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台北報導】國家實驗研究院整合並記錄太空、大氣、水文及地底共1044萬筆資訊成立地科資料庫,不僅是全國第一座儲存量達千兆級的地科資料庫,更獨步全球,透過提供、分析與呈現科學數據,幫助政府進行國土規劃及防災,同時促進相關研究發展。
地球無時無刻都在變動,頻仍的複合式災難背後,是各種地理現象長期連動的結果,國研院為紀錄及整合台灣地球科學數據,提供科學證據,幫助政府制定防災政策,因此打造全國第一座千兆級的地科資料庫,目前共收錄1044萬筆觀測資料,範圍上至太空、大氣層,下至地底、海洋。
【跨領域整合地科數據】
地科資料庫計畫主持人林芳邦指出,地科資料庫首度整合太空、海洋、颱洪及國震中心的資料,未來進行相關研究的研究者,將不用為了調查各種地科資料而東奔西走,地科資料庫已將所有台灣的地科資料整合成單一窗口。
對於地科資料庫將如何協助政府,林芳邦表示,藉由資料庫內巨量資料的分析與呈現,告訴政府哪個地方危險、哪個地方不危險、哪個地方適合做什麼、哪個地方不適合做什麼,透過這些科學的數據,將能讓政府更容易說服民眾,有利於國土規畫的順利進行。
【科學數據有利國土規劃】
有記者問道,千兆級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林芳邦笑著回應,大概相當於2千顆500G的硬碟,但這些硬碟還必須具備儲存快、運算快及每天使用也不會壞的特點。他強調,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地科資料,避免突發狀況導致的遺失或損壞,國研院分別在北、中、南等3地架設備援系統及相關資安系統,防範資料受損。
林芳邦表示,資料跟生物一樣,有生命週期性,如果沒有妥善保存,最終將會失去,如今的地科資料庫不僅保存,還進行數據的整合,將持續發揮這些珍貴資料的科學價值。但由於許多觀測資料都涉及到敏感性問題,像是我國海域的水文資料,因此目前僅開放政府及學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