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避免復胖 須少吃、多活動

李昀澔 2014/10/27 00:16 點閱 4014 次
醫師表示,減肥藥只能提供暫時的減重效果,控制飲食及保持運動,才能避免復胖。(photo by Gaulsstin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醫師表示,減肥藥只能提供暫時的減重效果,控制飲食及保持運動,才能避免復胖。(photo by Gaulsstin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運動減重效果雖不及藥物,但減重後欲避免復胖,一定要保持運動習慣。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指出,藥物在減肥初期較具效果,但半年至1年後就需停藥,若欲長期保持減重成果,仍得從控制飲食等生活習慣著手。減肥醫師曾漢棋表示,患者停藥後幾乎都會復胖,因此接受藥物治療同時就應養成運動習慣,否則減肥很難成功。

雙和醫院復健部主任劉燦宏分析,民眾常因運動後體重下降有限而放棄,但肥胖者只要保持運動,即便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尚未減至正常範圍,但對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的風險卻會因此降低。

「肥胖屬於慢性疾病,但保持回診達3個月以上者不到3成。」曾漢棋直言,多數肥胖門診患者只求美觀,而非考量健康,若體重下降不如預期,常就此放棄,或因藥物有效,就不再繼續參加團體減重班或運動教室活動,往往因此復胖。蕭敦仁指出,減肥藥能在療程初期起到「推1把」的作用,但後續體重維持,則必須仰賴改變飲食習慣及運動。

曾漢棋統計近3千3百位肥胖門診患者紀錄後發現,逾半數患者3餐不定時,或只吃晚餐,恐是減重不力或復胖的原因之一。他解釋,「大小頓」會導致飢餓感累積而暴食,空腹過久也會促進養分吸收,且夜間活動量及熱量消耗少,內分泌系統運作較傾向「貯存」熱量,因而造成肥胖。過去英國研究即顯示,儘管每日攝取相同總熱量,但將「重點」擺在晚餐,體重增加比例較早餐多。

根據美國醫學會2014年公布的臨床指引,肥胖者即便無法將體重減至正常BMI範圍,只要減去原體重的3至5%並長期保持,就能減少因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死亡的風險。劉燦宏直言,要求現代人保持運動習慣太困難,但研究已證實,做家事、爬樓梯、從事園藝、跑跑腿等「非刻意運動的熱量消耗」(NEAT),是一般民眾保持體重的關鍵。

劉燦宏指出,英國建議成人每日要走1萬1千步,澳洲1萬步,美國8千5百步,但男女童分別要走1萬3千及1萬1千步,日本則是8千至1萬步,且必須在1小時內完成。劉燦宏說,現代人很難每天抽出1小時走路,但可把「步數」分散至全天活動,例如「把車停遠一點」、多爬樓梯、常做家事,甚至多原地踏步。曾漢棋建議,肥胖者可隨身攜帶計步器,隨時提醒自己「動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