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頂新集團過去是商業管理中極佳的典範教材,歷經多次食安問題後,卻成了過街老鼠,全台一片抵制之聲,也有人據此反思商管界逐利背義的教育生態。政大企管系副教授李易諭說,當企業一開始經營就不打算履行食安承諾,早不在正統管理學範疇中;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聶建中則指出,頂新過去的成功與道德腐敗是兩回事,學術應該清楚區隔。但企管系教授感嘆,基本品德難以靠大學教授的諄諄勸戒而改變。
頂新企業跨足海峽兩岸,企業涉足控股、食品、零售、地產與電訊,其崛起、行銷、管理的模式,過去成為商管教學上分析的成功案例,去年,甚至有出版社推出「康師傅中國兵法─頂新魏家教你世界規格集團戰略」一書,分析魏家從食用油行起家的成功祕訣。但從米糠油事件開始,標示不實、食品混摻劣質原料的食安問題不斷,甚至1年連出3包,公司信譽掃地,讓消費者唾棄,怒而發起全台聯合抵制運動。
【獵巫效應?】
「我們社會每次出事,都抓一個人槍斃,可是系統制度沒有解決,」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14日批評,抵制頂新有如中世紀燒女巫一樣,每次出事都找人究責,但頂新公司並非首度捲入食安風暴,過去歷史罄竹難書,結構問題在於政府的認證標章失靈,無法從制度面將不良企業斬草除根。
除了政府制度的反省,文字工作者謝宇程也指出,台灣商管教育強調決策分析、作業管理,但卻忽略財經運作與企業的經營,本該以促進社會福祉為目的。現在「以錢為目標,人為工具」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一家家黑心企業。
「一個團隊管理的領導者最重要,民眾看政府也是一樣,公務人員再優秀,還是得看決策者的指揮,」政大企管系教授李易諭表示,經營企業以擴大利潤為目標並沒有錯,但如何達成目標,取決於企業主秉持什麼樣的思維及經營理念,這是「經營優化」與「無良詐欺」之間的差別。
【非屬正統管理模式】
李易諭說,所謂管理,是教授一般正派的經營方式,商品出了問題,該如何從供應鏈角度分析等等,但當頂新領導者購入飼料油、添設除臭設備時,早已暗懷鬼胎,沒有打算要履行對消費者的食安承諾,這樣的經營並不屬於正統的管理方式。
針對企業領袖的道德培養,李易諭說,商管教育一定有企業倫理相關課程,但一個人的基本誠信或道德,應該是在更小的階段養成,從家庭的身教言教,讓小孩的價值觀定型,上大學後學生業已成人,要靠大學老師的道德勸說改變人格,相當困難。
【大學難教道德】
「道德是有必要的,所以現在要到券商、銀行上班,證照還得加考道德常識,」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聶建中同意商管道德的重要性,但他強調,管理學與道德還是該有清楚的分界。聶建中說,油品事件爆發後有許多事後諸葛的說法,但若從頂新成功角度分析,他過去的管理確實有不凡之處,教學上本該專業歸專業,「如果真的要強調道德,學校在畢業100多個學分中,就該列入必修。」
台大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則表示,商學院的倫理課程多屬選修,法律課程雖是必修,但是學生了解法律後,是否遵從又是另一回事。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抗議老師教學中過度涉及價值觀或倫理,因此大學教師基本上很難直接影響學生的個人生活或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