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機車事故多 交通政策待檢討

李昀澔 2014/10/12 23:57 點閱 5732 次
大學生死於機車意外事件頻傳,學者認為,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應強調在地特色,讓學生充分瞭解周遭路況。(photo by維基百科)
大學生死於機車意外事件頻傳,學者認為,學校交通安全教育應強調在地特色,讓學生充分瞭解周遭路況。(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針對報載「每週有3.5名大學生死於機車事故」,立委楊麗環指出,考照前應讓年輕人了解常見事故發生原因、危險路段特徵等,並心生警惕。前交通部路政司長謝潮儀亦表示,高中及大學的交通安全教育須因地制宜,以提高新生路況熟悉度。開南運輸管理系教授黃文吉則認為,國內拓寬人行道、加設單車專用道趨勢,已壓縮機車行駛空間,確有修正必要。

【機車事故死亡率高】
許多大學新鮮人的「開學禮物」,就是一台嶄新的機車,但社會新聞中,常見年輕人渾身是血地被推進急診室,留家長在醫院走廊上呼天搶地。據交通部統計,2013年全台登記機車逾1千4百萬輛,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眾近5成;而25歲以下領有機車駕照者近142萬人,但15至24歲族群死於意外近6百人中,就有逾360人死於交通事故。

機車事故死亡者中,近5成為頭部外傷,未戴安全帽者死亡率達63%,有戴則降至47%,顯示前衛福部長邱文達在1997年北醫任教期間促成立法的「騎機車戴安全帽」政策,確有保護效果。新竹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蔡維謀分析,機車事故最常見的擦傷及骨折相對容易治療,反而是常發生在深夜的酒駕事故,因易發生追撞、受傷人數及傷勢難以控制,最令急診室值班人員頭痛。

國內急診負擔較重的中榮、台北長庚、雙和、三總、新竹馬偕、中山附醫、柳營奇美、花蓮慈濟等醫院資料顯示,急診患者中內科患者數約為外傷的3倍有餘,外傷平均僅占急診15至21%,代表機車事故重症患者在「安全帽」政策保護下逐年減少,已不是各醫院急診壅塞混亂的罪魁禍首。但邱文達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仍坦言,「機車是『天上地下最危險』的交通工具。」

【交安教育有待加強】
在2013年853件機車事故死亡案例中,肇事原因主要為駕駛未注意前方車況、酒駕及未依規定「讓車」,都造成逾百人死亡,也顯示從國小開始的交通安全教育,仍有待加強。楊麗環指出,民眾考照前應接受交通事故案例講習,充分瞭解事發原因及典型危險路段特徵等,並透過圖片或影片,讓應考者心生警惕。「大學也應增加強制性交安宣導,」她說,「即使學生感到很煩,多宣導還是有用。」

「大學交通安全教育不能流於形式,而應『因地制宜』。」謝潮儀以基隆崇右技術學院為例分析,校方在新生入學時,特別開課強調校園附近及基隆地區多雨、到處都是聯結車等特色,並發送「危險路段地圖」,讓新生很快就能弄清楚學校附近哪些路段車禍發生率最高,經過時自然會加強注意。

【改善用路環境】
黃文吉表示,全台許多道路都已拓寬人行道並增設單車專用道,造成部分路段車道寬度縮減,且多數地區仍允許路邊停車,等於直接壓縮機車行駛空間,增加肇事風險。黃文吉分析,桃園以南縣市常見攤商在騎樓營業,因此應打通騎樓讓行人通行,機車與單車行駛於專用道,只要適度限速,則機車、單車共行,比單車與行人爭道更安全。

「路上從大巴到單車,車種過於複雜,彼此爭道下,事故難免發生。」1位車輛產業資深人士指出,除非所有車種都採直行、右轉等順向行駛,否則車輛轉向不同,實難杜絕意外發生。此外,一般「白牌」機車以短程代步為主,卻能動輒飆上時速百公里,也是年輕人車禍主因,在車輛設計上就應限速,既可避免機車車速過快釀禍,或許也能藉此引導年輕族群轉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