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甜、嗜玩3C 使ADHD症狀惡化

李昀澔 2014/08/23 00:15 點閱 6039 次
醫師表示,常看電視、使用3C產品雖不致引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卻可能造成ADHD兒童過度依賴聲光效果刺激,應盡量避免。(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醫師表示,常看電視、使用3C產品雖不致引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卻可能造成ADHD兒童過度依賴聲光效果刺激,應盡量避免。(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嗜吃甜食、喝汽水、看電視、玩3C產品,都不是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主因。」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指出,ADHD主要與遺傳有關,過度攝取糖分及接受聲光效果刺激雖不致病,卻會造成症狀惡化,ADHD兒童應盡量避免。

身為病童家長的過動症協會理事長林玲華則表示,藥物雖有效,但並非治療ADHD唯一的方法,除特教、行為、心理、家庭、親職治療,及社交技巧指導外,家長一定要投注大量時間與心力陪伴ADHD兒童,隨時糾正錯誤舉動,以建立孩子正確的行為觀念。

「部分報導指出,常吃甜食、喝汽水導致ADHD的觀念不盡正確。」許正典解釋,ADHD屬於神經認知功能失調,過度攝取糖分不會直接造成ADHD,但血糖值波動會影響大腦運作,使注意力不集中,因此ADHD兒童應避免吃太多甜食。他強調,看太多電視、過度使用3C產品也不會引發ADHD,但可能導致ADHD兒童必須依賴高度聲光效果刺激,才能保持專注,降低對單純文字或語言溝通的注意力。

國內研究顯示,小一至國三學童約有7.5%罹患ADHD,但其中僅約5%循正常管道就醫。林玲華指出,7至10歲是治療ADHD的黃金時期,曾有病友升上高中後才就醫,已出現嚴重嗜睡及憂鬱症狀。許正典說,若青少年ADHD未獲控制,部分患者可能會透過上網、打電動,來發洩或控制衝動行為,易因此沉迷。

臨床上有中樞神經刺激劑、抗憂鬱劑、降血壓劑、精神安定劑等多種藥物,可改善ADHD症狀。許正典分析,服藥旨在穩定情緒、減少衝動及減少過動行為,但包括情緒管理、與人互動技巧、學習與工作執行力,及建立自信心等幫助ADHD兒童「回到正軌」的方法,仍有賴心理及行為治療。

「若遵醫囑服藥,ADHD藥物幾無不良影響。」許正典指出,部分ADHD兒童會因服藥後課業大幅進步,自行提高服藥量,因此家長必須嚴格控管服藥狀況。他說,一般建議藥物治療至少延續至青春期,搭配心理及行為治療,逾3分之1的ADHD兒童能停止用藥,其他患者也可獲得穩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