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面對民代 孔子恐怕也沒轍

李若松 / 資深媒體工作者 2014/08/13 21:20 點閱 1843 次

總統如果邀約組閣,或閣揆邀請擔任部會首長,孔子想必會義不容辭參與國事,但面對如今的立委,孔子有這能耐嗎?

馬總統雖然長期服務公職,卻很重視學者,過去六年拔擢了不少學者專家出任政府部會首長等要職,但許多學者專家的表現不如預期,經常是風光上台,倉皇下台。

孔子若生在台灣,此刻在大學任教,或許也是位優秀的部會首長人選;只是有上台的一天,也必有下台的一刻。學者專家上台當部會首長時,也應該有隨時下台的心理準備。

中國知名學者易中天在解讀論語裡子夏曾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主張讀書人要做官, 一年可以見到初效,三年可以大獲成功。從歷史看,孔子從23 歲確實開始講學,直到51 歲時才在魯國當官, 也有很好的施政表現,只是和魯定公的理念不合而離去。

孔子是中國人的代表,2500 多年來,中國人代代相傳,或多或少都有孔子的精神血統。台灣已有很好的文官體系,基層公務員各司其職,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只要有心都可以參加普考、高考、特考,公平取得公務員任用資格。

至於有心學術研究者,可以在國內外研究所攻讀碩博士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或研究成果,在大學任教或研究機構,承接政府或民間的研究計畫, 將學術理論與實務結合,從系主任、院長、校長循序漸進,行有餘力則投入政府部會。

包括:行政院長、教育部長、科技部長、衛生福利部、交通部長、經濟部長、環保署、農委會、原能會、政務委員等專業部會,若由大學校長或某專業領域教授擔任,搭配公務員體系,可以注入學術研究的靈活頭腦, 讓政府部門有專業創新的契機。但在過去的內閣,包括:內政部、國防部也曾由學者主持,其成效至今也是見仁見智。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不管是博士、教授、院士等學者專家, 代表不同領域的成就,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原本就應該包容各行各業的專業參與,當台灣的教育普及或學位泛濫,找個博士當部會首長並不是難事,只是博士適不適合官場,能不能經得起民意代表的壓力與挑戰,就很難說。

孔子再世,可能會擔任某所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但總統如果邀約組閣或閣揆邀請擔任部會首長,孔子想必會義不容辭參與國事。但必須提醒孔子多想想,民主政治還要面對民意代表,你有這能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