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腰圍逾90公分 代謝症候群風險高

徐育媁(實習生) 2014/08/07 19:45 點閱 3557 次
衛福部國建署呼籲,定期量腰圍、控制體重,才能保持健康。(photo by徐育媁/台灣醒報)
衛福部國建署呼籲,定期量腰圍、控制體重,才能保持健康。(photo by徐育媁/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徐育媁台北報導】「遠離代謝症候群,拒當『腹』爸爸!」衛福部國民健康署7日公布最新統計,實際測量720位19歲以上男性腰圍,發現大於或等於90公分的比率逐年上升,民國82至85年僅11%,102年競飆升至33.1%,其中,40歲以上男性腰圍超標者,有代謝症候群比率高達6成以上。

國健署指出,腹部肥胖和血壓高、飯前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並列為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民眾若在上述五項中有一項異常,即屬代謝症候群之高危險群;五項有三項或超過三項異常,即屬代謝症候群。

國建署副署長游麗惠說,分析去年1至6月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資料,發現40歲以上男性受檢者,高達53%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而已罹患代謝症候群者也達34.8%。且若有腹部肥胖者,合併三高等代謝症候群的比率達63.8%。

體重超過120公斤的40歲律師杜家駒現身說法表示,當他發現自己在地上和孩子玩耍時,竟爬得比10個月大的寶寶還慢,等測量腰圍才發現竟然有130公分,原來他常藉由「吃」來抒發工作壓力,飲食也不均衡,熬夜工作時,更常以高熱量零食果腹。

他說,未來孩子長大,會需要更多體力陪他們玩,所以決心要瘦身,希望藉由飲食節制、調整作息與游泳,來達到減重的目標。

據國健署102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訪問5,732位18歲以上男性民眾發現,1個月內有量過腰圍的比率竟不到2成(18.1%),甚至有高達6成的成年男性超過半年沒量腰圍,顯示男性對自己腰圍的輕忽。

游麗惠呼籲,「腰圍是健康的重要指標,不只能反映內臟脂肪堆積的多寡,也是判斷罹患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一種檢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