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大學生謙虛與批判性思考能力─專訪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張瑞雄校長(20140214醒報人物現場)

陳昱穎 2014/02/14 18:00 點閱 2329 次
張瑞雄校長接受本報專訪,談及大學教育的意義。(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張瑞雄校長接受本報專訪,談及大學教育的意義。(photo by 本報資料照片)

主持人:今日的貴賓是即將接任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校長的張瑞雄博士;這所學校過去稱為「北商」,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升格為「台北商業大學」。張校長作育英才無數,身為資訊工程專家、中華民國資訊學會理事長、台灣雲端計算學會理事長;也曾擔任國立東華大學副校長,之後又接任台灣觀光學院校長,振興了觀光學院後又高升,如今接手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張校長是否談談您的心路歷程。

張瑞雄:人生的路途,本非自己所能一手掌握。我的信念是,身在哪個職務上,就盡心盡力,勇往直前,在東華也是,又意外去了台灣觀光學院。台灣觀光學院是一所體質很好的學校,以台灣目前經濟情況來說,觀光的確是十分重要的產業;可惜校址偏遠,知名度沒打開。

我在任期間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師生的自信,把名聲打出去;過去兩年,我勤於帶團出去訪問、比賽、締結姊妹校、引進陸生等等,目的就是希望師生們走出校園,廣結善緣。

現在台灣專門培養觀光餐旅人才的高等學府只有兩所,一是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再來就是台灣觀光學院;雖然很多大學設有相關系所,卻是單一的科系,配套、設備都嫌不足。

台灣觀光學院的訓練領域分為三大類,一是觀光休閒方面,例如導遊、領隊等人才;二是廚藝專業,為飯店、餐廳內場的人才,我們甚至還聘請阿基師來授課;第三類是旅館、酒店管理的經營人才,現在全台飯店旅館業正蓬勃興起,未來所需的管理人才相當多。

我們的學生到大三都是在外實習一整年,除了學以致用,也實地摸索、累積實務經驗,大四回校後趕快學習自身不足的地方;學生畢業後很快便能就業,每個人都有好幾份工作等著。

問:所謂「南高餐、東台觀」,我想現在不論導遊、廚藝、飯店旅館等人才都是炙手可熱,還可至國外進修。而且餐旅人才是通用的,不只台灣,香港、澳門、大陸,甚至全世界都亟需相關人才。張博士還擔任過東華大學副校長、資訊系系主任,我想有很多聽眾朋友也想了解東華大學,請校長跟大家介紹一下?

張瑞雄:政府是於1980年代籌備一所東部的國立大學,東華就在那時誕生,從1994年正式招生,至今也20年了。身為一所全新籌劃的大學,東華沒有過去那些國立大學的包袱,可以自由發展其特色,譬如說,通識教育學分比例全國最高、校地極為廣大,達251公頃。

如今是觀光客到花蓮必訪的景點之一。重要的是,東華的學術規畫、教育理念是由創校校長牟宗燦先生,把當年任職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校長的經驗引薦進來的;例如,學生成績評核自東華創校以來便採等第制,以免學生為了分數斤斤計較。總之,東華讓學生在絕佳的環境裡,培養出寬大、廣博的心胸和思想。大家若到花蓮壽豐鄉,一定要去看看東華大學。

問:這段時間,各地很多學生到台北來參加學運,其中應該也有您的學生,身為教育者,您對於這次學運的看法如何?

張瑞雄:我想年輕人關心國家大事是值得鼓勵的,但用何種方式卻仍需要商榷;整個國家、社會若要正常運轉,我想每個人都得恰如其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學生到底還是應該用功讀書、充實自己,而現在為了表達訴求,長期占領立法院,是否有想過,這會造成多少國家成本的損失呢?不但立院無法開會,學校無法正常上課,學期末老師到底該怎麼打分數都還是問題。

如今既然訴求都講明了,各方也都聽到了,歷史上更是留下紀錄,為了國家正常運作,是該意識到長期佔領國會,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應該適可而止。

問:當然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書讀好,要報國的機會多得不得了。當然學生這麼熱情關心國事,我們大人都該覺得汗顏,畢竟我們年輕的時候大概沒辦法像他們這麼勇猛;這股年輕的力量若能繼續保持,總比窩在家裡打電腦好。

我想順便請教校長,高等教育究竟該教給學生甚麼?

張瑞雄:現今全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的趨勢,是培養學生具備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為世界變化多端,在校學的知識可能很快就過時了,尤其像我們學資訊的,真是一日千里。

大學生應該學習待人接物的道理、品格的修練、邏輯的思考、批判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全人教育」;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大學強調通識教育,我也鼓勵大學老師不要把學生綁得太緊,只以自己的專業為尊、加重課業,讓學生沒有餘力探索其他的學問。大學應該是很自由的,開放學生修習任何他想修的課,接觸各方面的知識,人格自然地成長,思想觀念也免於狹隘。

問:我想這一點是落在經營學校校長和老師身上的責任,像很多老師都是終身職,卻總是使用相同的教材和講義;教育部也有責任。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張校長認為政府、校長和老師,應該有什麼樣的思維?

張瑞雄:最重要的是open-minded,開放的心胸,絕對不要說過去怎樣、現在學生就得怎樣;要培養學生適應下一個時代,絕不是現有的知識就足夠的,所以最好是教他「適應」的能力,碰到問題懂得上下求索尋解。

現在大學生畢業後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腦筋偏向保守,所以教育者要以開放的心去教學生,不管課程的設計、規劃,系所的經營等,都該如此。

問:其實我在這次的太陽花學運很有感觸,看看這些年輕人才20幾歲,便具大將之風,對於國家時事的了解,面對總統與高官對談、喊話落落大方毫不怯場。校長會不會覺得,雖然老師是教學生,但也該回過來向學生學習?

張瑞雄:有一句話叫「教學相長」,就是說老師可以從學生身上學到東西;但我要跟參與學運的學生談「謙虛」,千萬不可自我膨脹到不可自拔,以為自己便代表全體人民,偉大到不行,大家都該聽我的。

問:有時候當我們講話很大聲,很多人也為我們鼓掌的時候,卻忽略了有更多人是沉默的,他們不講話並不代表贊同;所以台灣社會有一問題,就是聲音大就贏、會講話的也贏,但其實有更多廣大沉默的群眾,他的意見和聲音可能最後只能反映在選票上。

張瑞雄:我想媒體是台灣社會最大的亂源之一,像這次學運,新聞若無24小時輪番報導,可能負面的效應就會小一點,群眾也會散去。不是說事件不重要,但新聞媒體應該適可而止。大家都批評我們台灣教育不國際化,但整個國家層面都在水準之下,怎能苛責學校呢?

問:校長您跟我們介紹一下,您即將接任的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有什麼樣的特色?

張瑞雄:國立台北技術學院前身為台北商專,創立於1917年,迄今將近100年,所以我們快要籌備100年的校慶了。學校有很多國內外的校友,過去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當然以商業為主軸,我們有很多商業界的人才,在銀行界、企業界有很多我們的校友;現任監察院長王建煊以前為財政部長,他是我們的校友。

在商業而言我們應該是各大學的第一名,當然在科技方面我們現在還不能和台科、北科互相競爭。

未來我們成立大學之後,現在在桃園平鎮有個新的校地,站地7公頃,成立一個新的學院為創新經營學院,主要是做商品和文化的創意研究和教學,因為未來桃園有桃園航空城的發展,也需要商業方面的人才。

我想所有教職員工生都要有一個體念,大學就是要有大學的規模,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心態,所以我們未來整個校務的規劃、校務的發展,整個教學研究的設計,都會向一些科大來學習,畢竟我們是一所新的大學,但重要的是我會把這個觀念跟所有學生和老師說;譬如說以前的選課較於保守,那現在我希望可以更多元、開放的學習,希望我們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來走出校園服務社會。

問:校長要不要談一談,你要如何將這個學校從一個商業大學,加入一些科技的因子進來成為商業科技大學?

張瑞雄:科技在日常生活裡面扮演一定的角色,我們要教導我們的學生如何使用科技、如何來應用科技,來幫助本身的商業,科技其實只是一個工具,不要沉迷於此,應該利用科技來幫助自己來做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未來我們所有的課程我會加強三個,第一,科技和資訊處理的能力,因為在未來一定是使用電腦來處理事情;第二,語文的能力,從事商業假如要國際化,那就要與外國人接觸,語文能力一定要好,這是對學生的資訊和語文能力特別的要求,第三,專業能力,在其科系努力學習,將其所學回饋到社會。

問:剛剛校長提到北商在桃園平鎮有7公頃的校地,將來會和桃園航空城合作,包括商品的研究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參與,可以跟我們多做一下介紹,校地的位置和規劃?

張瑞雄:在桃園平鎮,現在叫做國立台北技術學院的桃園校區,平鎮靠近66號快速道路跟金陵路的交叉路口,那邊現在為創新經營學院,主要有三大領域;第一,商品的設計,第二,所設計出來的產品如何經營和行銷,第三,數位設計,因為未來需要電腦來幫忙設計是很重要的。
而且來此就讀我們有提供學生宿舍共有600間。未來會和桃園縣政府加強合作,今年桃園縣將升等為直轄市,所以未來發展無可限量,我們會跟當地地方政府加強緊密的合作,大學要走出校園來和社區民眾合作。

主持人:謝謝張校長在我們的節目中跟我們介紹整個高等教育的理想和期待,而現在即將在台北主持校務,希望在他的帶領下為台灣培養更多商業人才,因為台灣要靠產業的生產、經濟和外銷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金雞母,那恭喜學校改制,也恭喜張校長上任,也恭喜學校有新的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