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伊波拉病毒肆虐西非、法國提供IS受害者庇護--專訪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教授 (20140801醒報國際現場)

陳昱穎 2014/08/01 09:43 點閱 1659 次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受訪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

主持人:在西非肆虐的伊波拉病毒,有3個國家疫情較為嚴重,但許多病例已傳到別的國家,台灣疾管署也非常緊張,將疫區旅遊警示提高,並建立應變的防護系統,聽說伊波拉病毒致死率高且沒有任何疫苗,請嚴老師分析一下。

【病毒傳染 源自吃猴習俗】
嚴震生:伊波拉病毒大概是今年3月在幾內亞開始出現,讓大家很驚訝,因為過去伊波拉病毒出沒在中非剛果民主共和國附近,最早在1976年就發現了,其感染途徑主要是藉著猿猴傳染,非洲人有吃猿猴的習俗,主要分布在伊波拉河一帶,也就是比較在內陸且落後的地區才會有,不容易到大城市,因為大城市不可能吃叢林裏頭的猿猴肉。

疫情有時擴散有時候會縮小,因為不是像SARS在空氣中傳染,所以沒有這麼嚴重。但是這次幾內亞是屬新的變種病毒,且幾內亞病毒源頭疑似與當地人吃蝙蝠有關。對他們來說蝙蝠就像老鼠,都是野味,和台灣人以前愛吃田鼠沒有太大差別。

主持人:位在西非的幾內亞與鄰國獅子山、賴比瑞亞都陸續出現疫情,這3個國家目前約死了600人,感染死亡率高達90%。目前並無有效疫苗對抗,所以民眾會比較恐慌。另外,伊波拉病毒潛伏期長,讓人一開始不知道受感染,而延遲治療,這次非洲有一個國家的醫師受感染後殉職了,大眾都很難過。

【潛伏期長 謹慎判診】
嚴震生:在獅子山把這位醫生當成國家英雄來對待,因為他幫助很多病患,其中包含他的親戚,但卻不幸讓自己也染病過世。至於潛伏期長,主要是因為染病初期的症狀包括發高燒、頭痛、嘔吐等,類似於非洲的流行傳染病─瘧疾、霍亂等,所以大家沒有提防認知到這不是普通的傳染病,因而延遲了就醫時間,這也是死亡人數偏高的原因之一。

有了這樣的訊息,我們必須明確判斷,但寧可錯判,像最近有位香港旅客從非洲回國後發高燒,擔心會不會染上伊波拉,積極就醫,最後證實並無染病,所以寧可謹慎。西非3個國家是因為一開始民眾都不知道這是伊波拉病毒,所以大家沒有避諱接觸,不管是握手,或是其他接觸。

另外有一個賴比瑞亞的顧問,從賴比瑞亞飛到奈及利亞發高燒了,最後死在奈及利亞,搭乘過同班飛機的旅客就人人自危。其實病毒沒有這麼可怕,不像SARS,但是大眾很緊張,為此奈及利亞也取消了飛往獅子山、賴比歲亞的航班。目前缺少疫苗,西非想到比較有效控制的方法,只能夠將國與國間隔開來,阻止疫情擴散。

【美國全面緊戒】
主持人:美國總統歐巴馬幾天前要求防疫單位繃緊神經來防疫,全然關注並提高警覺。但是台灣直到周三,疾管局都不緊張,認為跟我們沒什麼關係,直到禮拜四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才希望疾管局注意,所以台灣的防疫機制慢半拍,美國是大國家,他們元首的高瞻遠矚才有如此大的格局。

嚴震生:其中之一個原因是美國在非洲也有不少國民,跟賴比瑞亞的關係特別密切。唯恐疫情擴散到奈及利亞,因為奈國是人口冠非洲的大國,非洲疫情擴散的可能性就會更加升高。台灣不緊張的原因是台灣人也不太會去這幾個國,我曾去過賴比瑞亞、奈及利亞及獅子山,見識到當地人非常熱愛野味,甚至蝙蝠、猩猩等。

因為飲食及衛生問題,疫情容易擴散,我的學生在迦納使我也有點擔憂,迦納介於奈及利亞與賴比瑞亞之間,希望疫情不會更加擴散。

【台灣防疫 向美看齊】
小心謹慎是好事,但不需過度恐慌,跟SARS或禽流感的傳染途徑比較,伊波拉都很不相同,通常是直接碰觸到對方才有機會被感染。台灣因為去非洲的人少而不感到恐慌,但是別忽視對岸去非洲的人很多,許多大陸人會到非洲做生意,如果有大陸人從非回到廣東、香港或者經過香港,我覺得還是要注意的。

希望台灣防疫的部分負責單位還是要繃緊神經,並謹慎評估。幾天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伊波拉病毒擴散就像森林大火,要為非常小的可能性做準備,我想防疫單位應向他們看齊,並效仿他們盡責的精神。

二、歐巴馬對全國演講宣示空襲IS

主持人:昨天歐巴馬向全國電視發表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演說,主要針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進行空襲。歐巴馬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向全國宣示打擊恐怖組織的決心?

嚴震生:2個禮拜前,歐巴馬提到對ISIS伊斯蘭國並沒有戰略,他說:”we don't have a strategy”,後來兩位記者被斬首,引起共憤,大家希望看到歐巴馬拿出行動。在跟北約盟邦開會後,歐巴馬於美國時間9月10日星期三晚上,提出對付恐怖分子IS的宣示。

2001年,美國本土遭到恐怖攻擊,引發後續反恐戰爭。從阿富汗到伊拉克。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遭到暗殺。而在今年2014,兩個美國記者被斬首,過去幾個月IS擴大勢力,讓全世界感到擔憂,所以歐巴馬挑選在這個時間來對國會演講。

【宣示削弱IS勢力】
主持人:歐巴馬在演講中強調,伊斯蘭國IS其實是個恐怖組織。換言之,他把伊斯蘭國IS跟所謂的穆斯林或是跟伊斯蘭教區隔,是不是這樣?

嚴震生:過去美國面臨到的大部分都是一個組織,並沒有領地,IS成為一個軍事力量,也變成了史上少有的反叛軍,但它仍是恐怖組織。其實世界各地都有反叛軍,包括中非共和國、南蘇丹,但這些反叛軍並不是恐怖組織。

恐怖組織,像蓋達,並沒有一大塊土地,甚至成為一個國家。美國必須面臨這樣像IS新型的恐怖主義,並採取合適對策。

根據歐巴馬當年的競選承諾,他不願意再開一個新戰場。這次歐巴馬在演說當中,提到持續擴大空襲,不只是在伊拉克境內空襲IS,同時也在敘利亞境內進行。為的是削弱IS在敘利亞境內的勢力,美國認為敘利亞跟伊拉克境內同時都要空襲,才能夠奏效,但也間接成為協助阿塞德的力量。

歐巴馬昨天向全國電視轉播的演講,宣示打擊恐怖分子的決心,重點有:1.擴大空襲,2.派475名軍人,前往伊拉克協助反抗軍並訓練他們。

【集結國際力量】
主持人:這場演講後會有什麼後續效應?其實歐巴馬這場演說主要尋求國人以及國會支持,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民相當支持要對恐怖分子展開痛擊。

嚴震生:美國有7成人民贊成用空襲方式,在演說之前歐巴馬就請了國會的四大領袖,眾議院共和黨籍議長、眾議院民主黨籍少數黨領袖、參議院民主黨籍多數領袖、參議院共和黨少數領袖,這4個人到白宮會談,營造白宮跟國會有共識的印象。他也找了在柯林頓政府甚至在布希政府任內的一些資深外交官,討論對策。

國會有可能通過決議來幫助他,雖然他不需要國會支持就可以做這些,但如果有國會的支持那是更好。重要的是,歐巴馬所提出要成立一個聯軍,就是包括北約的成員,也把沙烏地阿拉伯以及一些海灣國家帶進來,這些都是遜尼派國家,過去他們對IS的態度比較模稜兩可,但這次他們願意集結討論並幫忙協助及參與,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力量。

歐巴馬的演講分析,大眾認為他講得很好,但是這個聯軍怎麼整合?到底哪個國家要提供什麼樣的東西?現在尚未明朗。歐巴馬可能在威爾斯北約會談當中,已經獲得一些承諾,我們無從而知。能夠得到北約盟國,或者中東盟友的協助,這個才是未來要觀察的重點。

主持人:美國如何結盟這些盟國,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共同反擊IS,是值得後續觀察的重點。

三、法國提供IS受害者政治庇護

主持人:前面一段談到伊波拉病毒在西非肆虐,使全球驚慌,希望我們防疫單位應嚴謹。法國非常關注IS伊斯蘭國和中東的情況,並且公開表示願意提供遭受IS宗教迫害的基督徒們一個庇護所,在此之前,法國通常被視為對國際宗教事務較冷漠。

嚴震生:美國方面總統歐巴馬,在9個月期間都未指派下一任國際宗教自由大使。因此各地發生的宗教迫害,美方都缺少領導而無法插手,對此歐巴馬也飽受外界批評。過去美國對於全世界的宗教自由及迫害是非常關心的,而現在反而是法國挺身,讓人感覺不解,請嚴老師幫我們分析現在的情況。

近期中非共和國的基督徒和穆斯林衝突,及在奈及利亞薄克聖地的激進伊斯蘭恐怖份子綁架許多的高中學生,都是對基督徒的迫害。伊拉克境內ISIS伊斯蘭國遜尼派的激進組織,在其統治範圍內,基督徒也遭到嚴重迫害,包括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衝突也是宗教所引起的。

在猶太教及伊斯蘭信徒間的衝突,在全世界宗教衝突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歐巴馬近期終於任命了懸缺9個月的國際宗教大使。法國本身經歷過新舊教的衝突,最後藉著《南特詔書》才緩和下來,宗教衝突本來就存在法國歷史中,因此對法國來說這是好的開始。

【美國宗教大使 猶太人出任】
美國本是尋求宗教自由的新教派,是經遠渡重洋成立的國家,所以非常重視宗教自由,美國憲法增修條文中包括言論、集會、新聞自由等,而第1條就是宗教自由,因此美國很重視宗教自由。

在宗教大使懸缺的情況下,美對國際宗教事務的觀察敏銳度明顯較薄弱,而歐巴馬任用一位猶太人拉比擔任大使,有著特別意義,美國在國會中的宗教領袖過去是基督徒擔任為主。這次換猶太人來做,處理以巴衝突上會做得很好,說明美國不是只有基督徒,透過一個比較小眾的宗教領袖來帶領國際事務會比較適合。

主持人:我們談到包括法國願意提供庇護給被IS迫害的基督徒,及歐巴馬在外界質疑他不重視各國的宗教自由情況,任命了猶太人拉比做為宗教大使。在世界各地宗教迫害處處可見如:中國逼迫法輪功信徒、伊斯蘭國家不准信基督教將基督徒趕走或要求其表態、苛更重的稅等。

【庇護承諾 法受讚賞】
嚴震生: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的自由,這是出生就有的權利,任何信仰上的迫害都是忽略人權的,就算我可以餓死,但也不能喪失宗教自由。因此先前大眾無法理解,美方為何要在指派國際宗教大使一事上宕延9個月之久,終於指派的人選是一位猶太拉比。

代表在除了以色列擁有勢力龐大以外,連中東的問題都仰賴於這樣的大使協調處理,剛才沒有提到的,是關於法國提供伊斯蘭國受迫害的基督徒庇護的態度跟角色,目前僅限於口頭承諾,但已在國際上獲得讓大眾驚喜。

在中東地區,法國的歷史定位有影響力,鄂圖曼土耳其垮台後,原中東領地即為英法共同管理如:英國占得較多的伊拉克領地,法國則占敘利亞及黎巴嫩,因此黎巴嫩的貝魯特過去也稱小巴黎,因此法有3個優勢,第1為距離近,第2在歷史上有參與,第3法國也是有經歷過宗教衝突的。

【宗教迫害問題 需世界關注】
伊拉克最高的領袖主教表示美國進軍伊拉克之前,伊拉克境內有1百萬的基督徒,首都巴格達至少有60萬人,第2大城摩蘇爾也有6萬人,當6月ISIS兵臨摩蘇爾城下時基督徒剩3萬人,近期則僅餘20戶。

主持人:那豈不是整個基督徒都滅亡了?

嚴震生:他們都大量出走了,因此法國提供1個庇護所,是有所幫助的,也一改先前外界認知法對宗教自由的冷漠,法也帶領安理會在議題上予以譴責。中東的宗教元素眾多,有天主教、基督徒、猶太教及伊斯蘭教等,若無法和平相處、彼此互相包容尊重,很容易再引發更多衝突,法國願意挺身是好事一件。

前陣子本報也有則報導,內容描述以巴衝突中,基督教教會也提供給穆斯林臨庇護,顯見在危急時,宗教能不分教派的包容。聽眾朋友中有基督徒的話,請一同替伊拉克受難的基督徒禱告,非常值得大家關心。

不論理由為何,因為信仰不同而受到逼迫、表態、遭受特別的處境,都不應該。很慶幸美國終於任命了宗教自由大使,及法國願意提供的各種庇護,引起世界對基本人權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