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陸客中轉 業者:未來生機

邱惠恩 / 記者 2014/05/30 14:00 點閱 17512 次
針對陸客來台中轉一事,航空業者30日於空運產業青年論壇中表示,我國已失去大陸市場先機20年,開放陸客中轉是未來生機。(photo by 桃園機場)
針對陸客來台中轉一事,航空業者30日於空運產業青年論壇中表示,我國已失去大陸市場先機20年,開放陸客中轉是未來生機。(photo by 桃園機場)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針對陸客來台中轉一事,航空業者30日於空運產業青年論壇中表示,我國已失去大陸市場先機20年,但遲做總比不做好,若台灣仍有當亞太營運中心的雄心,開放陸客中轉是未來生機。交通部部長葉匡時回應,陸客中轉並非我國在退讓,主要是中國在技術上有很多限制,正積極突破中。

葉匡時表示,台灣是島嶼國家,航空不能受制於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產業,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我國目前已與全球51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雙邊通航協定,經營國際與兩岸定期航線共計276條。

外界也質疑開發陸客中轉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質問,我國已做東南亞中轉過境生意長達十幾年,但光靠東南亞旅客與國內出入境根本無法發展產業規模,韓國仁川、香港、新加坡都在做中國航空生意,我國民眾既可到對岸轉機,為何不讓陸客來台轉機?

葉匡時指出,陸客中轉並非我國退讓,大陸在技術上設下許多限制,包括對方來台中轉需要入台證與我國簽證,現在正在協商可行的突破方案。

中華航空董事長孫洪祥指出,20年前是打入大陸市場的重要時機,現在雖然遲了,但還是要做,台灣最大的競爭機會仍是兩岸中轉,但需要短線支撐,養出每條航線具經濟規模性,無法好高騖遠。

「對於中國市場,遲到總比不到好,」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教授熊正一也說,錯失先機20年,讓亞太營運中心遲至今日都做不成,甚至在50歲到35歲出現人才斷層,2008年景氣逐漸復甦後,導致產業創新力嚴重落後,目前大多是35歲以下的人。

針對外界要求開放成立航空產業限制,葉匡時指出,政策比較傾向業者合作與併購,產生更大的產業規模,另外,政府航權一定會開放,只是時程問題,若開放太快讓國際航空公司飛入台灣,恐造成國內航空市場競爭劇烈變動。

雖然許多業者都對航空產業摩拳擦掌,但張國煒認為,「航空集勞力、技術、資本密集的產業,王永慶在世時也不敢做航空業」,因為航空業是個錢坑,並不是砸錢就能做成的,若完全開放航空限制,讓各業者在市場上「自由」廝殺,飛航安全令人憂心,尤其飛機設備昂貴且維修技術門檻高,要有目的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