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勢無常 雨量變化趨劇烈

賴義中 2014/05/26 18:08 點閱 3428 次
梅雨季到來,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暖化和空汙改變了梅雨的型態。(photo by MattJo-tw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梅雨季到來,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暖化和空汙改變了梅雨的型態。(photo by MattJo-tw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最近天氣變化劇烈,驟雨、高溫交替出現,27日起又將迎來另一波鋒面,導致陣雨、雷雨和強陣風的突襲。針對此一現象,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認為,受全球暖化和空氣汙染影響,近年梅雨有雨量加大、頻率下降的現象;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監賈新興則認為,確有此現象,但其科學歸因尚待確認。

汪中和指出,過去梅雨鋒面多始於6月,近年延伸至5月,無論滯留或影響的時間都較過去為長,鋒面有時甚至會停留長達1周。汪中和強調,5月溫度上升不多,雨勢造成的損害也還不至於太嚴重,一旦進入6月,梅雨強度升高,又迎來颱風季,容易造成豪大雨、淹水、土石流災情。

汪中和分析,台灣的梅雨雨量和強度自2000年起出現極端化趨勢,小雨越來越少、豪大雨越來越多,不下雨時導致限水、乾旱,一下雨便氾濫成災,2005年梅雨季開始尤為明顯。例如2012年的612水災,受鋒面及強烈西南氣流影響,桃園、中南部都出現慘重災情。

雨勢極化的原因,主要來自於暖化和空汙。汪中和解釋,暖化加速蒸發海洋水氣,讓大氣層水氣含量更豐沛,空汙則釋放大量懸浮微粒至空氣中,使積雨雲攜帶水氣的量增加、時間延長,導致降雨頻率下降,強度上升。同時,中國和中南半島製造嚴重空汙,長期影響位於下風處的台灣,在夏季時更為明顯。

不過,對於氣候變遷是否影響梅雨,前中央氣象局長期預報科科長賈新興則持保留態度,他認為梅雨本身就有活躍一定時間後進入3、5天空檔的特性,雨勢不會持續整個月,今年的狀況仍屬正常,高溫就是太平洋高壓運作的證據。

對於長期梅雨變化,賈新興指出,這幾年梅雨季的變化確實比較劇烈,如2000年後有幾年都是「乾梅」,2012年雨量卻異常豐沛;去年梅雨僅20幾天,今年5月台北的雨量卻突破歷史紀錄,多雨、少雨的區別相當明顯。他強調,詳細原因還有待科學上進一步驗證,天氣系統十分複雜,不一定完全是暖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