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勞工上街 鴻鴻:勞工是資產

杜胤廣 2014/05/01 20:54 點閱 2743 次
以出版業者為主的文化勞工者,集結了眾多出版工作者與知名作家於五一勞動節當天街頭遊行。(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以出版業者為主的文化勞工者,集結了眾多出版工作者與知名作家於五一勞動節當天街頭遊行。(Photo by 杜胤廣/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文化工作者是資產而非成本負擔!」台灣出版陣線發言人作家鴻鴻表示。以作家與出版業者為主的文化勞工者1日走上街頭。作家高翊峰表示,文化界長期都處在高工時、低薪資的困境,從未將「人」當作產業的「資產」看待。文化部表示,應先將文化勞動者的狀況和勞動部溝通,才能商討如何啟動勞工方案。

「台出陣」在五一勞動節當天號召了眾多作家與出版業參與文化勞工,包括作家高翊峰、李昂、導演柯一正、鴻鴻以及編輯、作家、設計、攝影、譯者、企劃等眾多文化產業從業人員,走上凱道遊行,一方面希望匯集文化勞工的力量盼了解文化工作者勞動狀況,另一方面也希望降低服貿協議對文化勞動環境的衝擊。

「我們要求文化部應立即針對文化勞動環境進行調查報告。」作家高翊峰表示,文化工作一直是高工時、高耗腦力、高手工、高勞動的產業,從過去到現在,從未將文化勞工的勞動薪資結構與環境,涉入重要調查項目,因此,必須要在產業調查上,針對從業勞工薪資與工時狀況進入調查。

鴻鴻指出,台灣編輯、企劃人員、譯者的薪資水準長期低迷,仍停留在10年前的狀況,薪水不僅沒增加,工作量卻日益暴增,一位出版社編輯一個月負責出兩到三本書的情況時有所聞,出版社與資方也有以書養書、維繫營業額的需求,但低薪與惡劣的環境,長期下來造成的後果,只會損害出版品質,文化部卻始終沒有替文化勞工爭取權益,只是在不斷投資一堆硬體建設。

大塊文化主編林盈志表示,出版社因無力面對大環境變化,常常在人事雇用成本上,大量外包與約聘,行政院新聞局2010年的「圖書出版產業調查報告」就發現台灣近五成的圖書出版公司,大量使用人力外包的方式降低成本,這些外包工作包括翻譯、編校、排版、美術設計等,其中翻譯、美術設計與文案撰寫,更是經常由SOHO族來承接,惡意扣款的事件層出不窮。

「文化工作者能提出勞動狀態問題,這是很正面的事。」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過去文化部並不清楚勞動法規上有什麼機制可以幫助文化工作者,有可能需要另行規範才能保障文化工作者的權益,但未來也將與職訓局、經濟部等進行溝通,運用各部會現有資源,提供文化勞動者相關的職訓、保險、貸款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