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過度捕撈 海洋愈益貧窮

邱惠恩 / 記者 2014/04/23 17:41 點閱 3996 次
過度捕撈對地中海海域生態的影響比汙染、氣候變遷更加嚴重。」嚴格、確實執行「零干擾」原則的「海洋保育區」是解決漁業過度捕撈的為一方法。 (photo by prilfish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過度捕撈對地中海海域生態的影響比汙染、氣候變遷更加嚴重。」嚴格、確實執行「零干擾」原則的「海洋保育區」是解決漁業過度捕撈的為一方法。 (photo by prilfish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邱惠恩台北報導】地中海生物保護區魚群的大規模調查預言,漁業長期過度捕撈恐劇烈改變地中海水底地景,當水底生物量降低、物種不再豐富,將成為「貧窮的海洋」。物種生態學者莎拉建議,嚴格、確實執行「零干擾」原則的「海洋保育區」是解決漁業過度捕撈的唯一方法。

「地中海生物保護區魚群的大規模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遷與暖化的確造成「熱帶化」(tropicalizing)地中海物種的現象,促使熱帶物種從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遷移到地中海定居,改變地中海原生物種偏愛低溫的環境。

不過,過度的捕撈對地中海海域生態的影響比汙染、氣候變遷更加嚴重。研究指出,因為過度捕撈,地中海域的物種不再多元豐富,相當貧乏,未來大部分的魚類可能是小型熱帶物種,也就是許多人都不愛吃的魚類,希臘與義大利等國的商業型捕撈漁業將逐漸沒落,對相關產業發展相當不利。

國際曾針對地中海生物危機提出呼籲,2007年11月的「瀕危物種紅皮書」評估報告中已經發現,地中海海域中的鯊魚和魟魚數量已逐漸減少,約42%的物種面臨絕種的可能,主因在於人類在海床的捕撈活動過於頻繁。「地中海生物保護區魚群的大規模調查」也再度證實物種瀕危的現象從未改善。

「根本的解決之道在劃出海洋保育區(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並確實執行」,莎拉解釋,「保護區」(protected areas)的基本底線是在區域中完全不從事任何干擾的動作(no-take),達到保存、保護生物與環境的目標,但目前許多保護區都名存實亡,竟允許某些漁業活動進行,莎拉認為,為了魚群與未來沿海漁業,勢必要嚴格執行「保護區」零干擾原則。

本研究刊登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