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上帝無法照顧每個孩子,所以創造了母親。」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20日公開表揚由全台家扶中心2萬6千餘戶中選出的24位、在經歷家人死亡、遺棄、重病或家暴後,仍然屹立不搖的「自強媽媽」,其中包括11個單親家庭、6位隔代教養的阿嬤、4位外籍配偶,甚至還有1位必須同時照顧年邁雙親、臥床妻及身障兒的中年爸爸。
「這些媽媽就像菅芒花,落在貧脊的土地上,雖然沒有光鮮的外表,卻始終堅強的活著。」何素秋表示,近年來離婚率居高不下,這些遠較一般人辛苦的媽媽卻仍對家庭不離不棄,「我要向妳們致敬。」衛福部社會家庭署長簡慧娟則形容,自強媽媽們就像不管落在何處都能生根茁壯的「油麻菜籽」,「雖然家庭都不完美,但各位媽媽們的付出,卻讓家庭變得完整。」
「我還有一個最大的小孩在家裡,」現場被5個孩子團團圍繞的新竹尖石鄉泰雅族原住民田淑玲,在丈夫罹癌後學會開車,每週都到南投埔里進修,終於獲得英文專職助理的工作,每天大清早在家門口擺攤賣早點,在先生過世後,一肩扛起6名子女的教養重擔,「我答應過我先生,會跟孩子們好好地生活,叫他不用擔心。」
現年61歲的張林秀貞有個罹癌的丈夫要照顧,未婚的兒子卻留了個腦性麻痺的孫女給她扶養,「我孫女從只會在地上扭動,到現在不但走路沒問題,還能自己騎有輔助輪的腳踏車,」她回憶,孫女想學游泳,因為需要教練一對一指導,只好挑12月游泳池的「淡季」學泳,「寒流的時候兩個人騎1個多小時機車去上課,好冷!」她笑說,自己並不孤單,「學校老師、社工都是我們的貴人。」
家住金門的林麗娜是來自印尼的外籍配偶,丈夫已在2011年罹癌過世,她靠著精通母語及國、台語的特長,在縣政府擔任外勞訪視員,為當地5百餘名外勞服務,更堅持讓大女兒與兒子都到台灣本島念大學,原本說好孩子不克出席,想不到兩人卻捧著康乃馨「意外」出現,讓林麗娜當場泣不成聲,「我知道各位媽媽們都很辛苦,還好我們的孩子都很乖。」
何素秋指出,原鄉家庭孩童數目確實高於家扶中心輔導案例平均的2.2個孩子,但最主要的問題仍在隔代教養。簡慧娟強調,病痛及意外難以避免,但不少辛苦的家庭是源於家暴問題,因此社家署長期宣導「太太及孩子不是私人財產」、「尊重每位家庭成員的身體及自由」等觀念,以期能「預防」家庭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