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諾貝爾文學獎華人作家高行健以蒙太奇電影技法,將長詩作品《美的葬禮》拍攝成電影,打破現代電影拍攝形式。他使用「寫詩」的手法,以不連貫的影像,加上演員表演、配合音樂與英、法、中等三中獨白語言,拼接成一部電影,完全顛覆現代電影的製作形式。高行健說,「美」在當今社會已經喪失,希望透過電影反映現代價值的虛空,並省思文藝復興的可能。
電影《美的葬禮》18日舉行首映會,高行健說,電影的拍攝過程,共耗費6年,藉由前往世界各地演講的機會,自行拍攝了全世界現代工業都市與蠻荒的景象,最後從巴黎1千6百個表演藝術工作者中,甄選了40位演員,其中有一位演員是他的太太。
「電影不只是語言,如何將電影賦予詩意,必須在眾多的藝術手段中,找到契合的方式,表現作品的意義。」高行健說,電影是圖像、聲音、音樂、表演藝術等,共同建構的藝術品。
故宮博物院長彭明珠表示,《美的葬禮》卻是她認為最符合電影詩形式的代表作,電影中的取景都是高行健在世界各地演講時自行拍攝的影像,以投影的方式,演員在布幕前進行表演,一路從世界各地荒蕪的地景,到現代工業化都市等景觀,都在象徵現代化的式微。
高行健表示,20世紀以來,社會上充斥物慾橫流與過度開發的景象,卻鮮少討論人性與思想的意義,而「美」就是象徵著現代社會的任何總總,美可以和思想結合,也可以與人的感受結合,甚至與「自由」結合,若人類喪失現代社會的任何文明、思想與自由,任何一切現代價值都將成為虛空。他希望觀眾能藉由電影思考「人類是否還有再一次的文藝復興?」
電影詩《美的葬禮》將在4月19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4月20日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聯映;4月23日則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辦研討會暨放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