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預算 水利署:中央地方分擔

方家敏 2014/04/17 13:18 點閱 3622 次
中央雖撥出660億元治水預算,地方政府將從105年調高負擔比率。 (photo by經濟部水利署)
中央雖撥出660億元治水預算,地方政府將從105年調高負擔比率。 (photo by經濟部水利署)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中央撥660億預算治水,但自105年起地方也要自行籌款了。行政院17日通過主計總處編列的「中央政府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第1期特別預算案」,撥出126.99億元的預算作為103、104年的治水經費。除了加強多元化用地徵收、出流管制等,水利署長楊偉甫也強調,未來若地方財政好轉,將要求地方自行籌措第2、3期預算,提升治水效能。

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表示,流域綜合治理經費660億元將分為3期,每兩年為一期,期間會進行滾動式的檢討與調整。主要工程由中央全額負擔,若地方政府財政許可則由地方來增加負擔比例。另外此次也增訂了評比機制,包括跨域加值、用地取得、退場機制與出流管制等。

針對用地徵收的評比機制,楊偉甫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元化的方式,例如以租地取代徵收土地的負擔。而出流管制則是希望未來上游地區的開發能以不增加下游的排水負擔為原則,開發案都要擬具吸收多出逕流水的方式,例如蓋滯洪池、雨水儲存槽等。

當記者問到治水預算之後將由地方自行負擔的機制,是否有經過地方同意?楊偉甫說,地方上本來就有設定負擔款,不能說是增加地方負擔,而是共同承擔。且中央政府所撥出的總預算不會改變,只是希望在地方經濟情況較好時,能夠自行籌措財源,提升治水效能。「我相信地方政府財政有餘力,他們也會樂意配合。」

另外談論到近日的水情,楊偉甫指出,台灣在每年上半年都是旱季,5月1號就是汛期的開始,但目前石門、台南、嘉義地區都是水情吃緊的狀況。因此現在水利工作同仁一手防汛、一手抗旱。他說,滯洪池不只是在洪水來臨時把水存下來,只要附近地區有適當的灌溉點、魚塭使用點,就會評估提供給地方需要。滯洪池不僅有防災功能,也有提供民生用水的功能。

楊偉甫提醒,雖然水利署有信心在今年6月底前能維持穩定供水,但今年梅雨期來得晚,加上天氣酷熱,用水量會增加,民眾應多加留意。